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司马懿夺权的最后一役——高平陵之战,曹爽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仍选择投降?
司马懿,司马,洛阳司马懿夺权的最后一役——高平陵之战,曹爽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仍选择投降?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猝不及防,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
空有智囊的哀嚎,曹爽从本质而言就是个纨绔子弟,不及他父亲曹真半分。
站在曹爽兄弟的视角,去高平陵祭祖短短一天发生的事情太突然,太具爆炸性和颠覆性,他们根本来不及有效应对。
当时曹爽兄弟确实掌握有天子,还可以以天子的名义调集兵马,可问题是都已经失去了先机。他们手里有天子,可是司马懿掌握了皇宫,并以郭太后的名义发布诏令;在“以孝治天下”的汉魏时代,郭太后的权威甚至大于皇帝曹芳。可以调集的兵马虽然有,但是主要是仪仗队和少数禁军,但无论人数还是所带装备器械都少,而武库却已经被司马懿控制了。即便采纳智囊桓范的建议,赶到许都召集四方兵马,但无论是曹爽兄弟还是身边禁军的家属都已经被司马懿控制了,正常而言身边将领都不会冒着被灭族的风险,跟着平时人设很差劲的曹爽兄弟冒险。更何况,曹爽和曹羲的营中将士迅速倒戈。《初学记》卷九引王隐《晋书》曰: 高柔、王观等人
“悉起营兵及城中余众,承制发武库仗,开四门,出迎魏帝于 洛滨,奏( 曹) 爽罪也。”
洛阳城内的禁军将士已经打开武库,执戈待命,准备讨伐曹爽。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曹爽所带领的人已经是饥寒困境之中。这一点从司马懿派司马孚给天子送吃送喝的就能反映出来。《魏末传》记载:
“宣王语弟司马孚,陛下在外不可露宿,促送帐幔,太官食具诣行在 所。”
从李胜去探听司马懿的虚实就能看出,其实,曹爽是非常忌惮司马懿的。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曹爽实在不是司马懿的对手,而且这一点曹爽心知肚明。曹爽以十余万之众伐蜀,却被不到三万人的王平在兴势附近打得差点全军覆没。而司马懿无论是速擒孟达,智斗诸葛,平定辽东还是南征孙吴,数十年来,战功赫赫。特别是到了晚年,司马懿的军事谋略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可以称得上是料敌制胜,算无遗策,已成为曹魏开国之后最杰出的军事家。在威望和人设的打造上,曹爽更是无法匹敌。所以一直以来曹爽对司马懿都是很忌惮的。更何况,短短一天之内就发生这么多、这么大的变故,无论是曹爽兄弟还是其他宗亲根本就没有有效应对的时间和空间。
斩断后患,曹氏再无翻身的机会
高平陵之变的四天之后、正月初十(249年2月9日),平时与曹爽往来甚密地朝中侍从张当,因私自将宫女送给曹爽被抓捕。在廷尉严刑拷问之下供称曹爽和何晏计划在三月造反,于是曹爽与其同伙都被捕。之后曹爽兄弟和其党羽一同处死,并且诛灭三族。
这之后,司马懿在迅速平定了淮南三叛,夷王凌和令狐愚等人三族,并赐死57岁的宗族曹彪,把曹魏宗室迁至邺监视,不准他们结交他人。从此,曹氏再无翻盘的机会和可能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问题不单要看问题本身,更要看涉及问题的人的背后。
曹爽是曹操族孙,自幼与太子曹叡相交甚密,可以说曹爽一开局就处于社会的最上层,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曹爽缺少磨砺,缺少对人性的了解,缺少对阶层之间矛盾的认识,能教育他的人舍不得教育他,想教育他的人没勇气教育他,长此以往在曹爽身上转化为具体表现就是自大和天真。当一个人不能低头去看待一些问题的时候,这些问题必然会化为他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曹爽拥有天子不假,但这不同于曹操的“挟天子而令不臣”,曹爽与天子的关系一来自于自幼的交情,二来自于他的父亲大司马曹真的影响,这就使得曹爽完全没有危机感,毕竟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那一人还跟他穿一条裤子长大,国家层面上也几乎天下已定,日益凋零的东吴毫无威胁,在这样的内外环境下,曹爽表现出的天真是可以理解的。
曹爽拥有兵马也不假,但是曹爽一没有进行残酷政治斗争的觉悟,二没有进行残酷政治斗争的直接理由。空有兵马在手,心中想的却是天下已定,独修他自己所谓的君子之道,崇信重义便好,这样的状态,完全不可能是打了一辈子仗,和上级,和对手,和天下,和自己斗了一辈子的老狐狸司马懿的对手。
先是扫墓高平陵,一窝蜂把自己的兄弟亲信全带出了城,可能想博天下一个“忠孝”的名头。结果扭头就被司马懿发动了政变,而且瞬息之间就成功了。更可笑的是司马懿派死士占领曹爽和他兄弟的军营,竟然无人反抗,足见曹爽治军的失败。
接着,虽然曹芳就在身边,为了面子曹爽竟然不告诉曹芳司马懿叛变了,又不听从范桓保驾移都,举全国之兵讨伐司马懿的建议,反而在司马懿说我不杀你之后就天真的回去了,还更天真的让不安的属下相信司马懿的人品。最后被司马懿找了个谋反的名头就给杀了。
综上来看,曹爽输在思想上,输在家族天真的教育上,更输在自己的自大和迷之自信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公元249年正月,司马懿暴起发难,趁着曹爽等人去高平陵拜祭魏明帝,京城出现权力真空的短暂缝隙之时,以私养的三千死士发动政变,占武库,攻皇城,长驱直入司马门,挟郭太后以号令天下。这是司马懿夺权的最后一役,史称\"高平陵事变\"。
从此后,曹魏天下改姓司马,权力被司马懿父子牢牢拽在手里,三马食槽的预言终于成真了。
这条路,司马懿走了41年。然而,与以往司马懿\"快稳狠\"的风格有所不同,这一次的司马懿,其实颇为\"弄险\",实在是一次孤注一掷的豪赌,他赌的,是大将军曹爽不敢跟他正面对抗。
在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中,司马懿问自己的儿子司马昭:\"你觉得曹爽跟诸葛亮比,怎么样?\"司马昭回答:\"蝼蚁尔!\"
其实,在历史上,曹爽可不是什么蝼蚁之辈。魏明帝托孤后,司马懿和曹爽同为辅政大臣。一开始,曹爽事事询问司马懿的意见。不久后,曹爽采用丁谧的计策,让司马懿成为太傅,荣其位,虚其权,渐渐将司马懿权力架空。就这样,曹爽生生压制了司马懿长达9年,而司马懿唯有装病,拿出当年拒绝成为曹操幕僚一样的老套路,才能够勉强保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