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司马懿夺权的最后一役——高平陵之战,曹爽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仍选择投降?
司马懿,司马,洛阳司马懿夺权的最后一役——高平陵之战,曹爽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仍选择投降?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北部军区:征北将军是程喜,但北部主要是防备匈奴乌桓的,因此有两个主要将领护匈奴中郎将振威将军田豫、度辽将军阎柔不可忽视。田豫和阎柔,是曹操时的老人,大概率站在曹氏一方。程喜记录不详,但与田豫不合,因此大概率站在司马氏一方。因此,北部军区曹爽司马懿五五开吧。
这样一区分,曹爽中央军、西部、东部占有绝对的优势,司马懿在中部有绝对优势、西部也有相当影响力。鉴于北部军区距离中央较远,又没有绝对优势,不纳入比较。因此,一旦发生战争,曹爽可调动的军事力量与司马懿的比例大于2:1,可以说握有绝对优势。
2、软实力对比
既然要分析,那么战争并不是纯粹看表面数字的,在古代有很多软实力也是左右战局的关键因素,我们对此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大义名分是很关键的因素,司马懿手中有太后,曹爽手中有皇帝和玉玺,但皇帝不在首都,影响力有所下降;而太后在首都,且司马懿先发制人。因此,曹爽比司马懿大约是6:4。
其次,战争潜力是非常关键因素。此时,司马懿首都洛阳;但不可忽视的是,曹魏除了洛阳,还有五都之称(洛阳、许昌、邺城、长安、邺城),许昌在建安年间长期作为曹操和汉献帝的首都,曹操封魏王之后,汉献帝留守许昌,曹操本人长期经营邺城;还有谯郡作为曹魏的老家,曹丕称帝之前还专门去谯郡拜访父老、犒劳军队,可见谯郡保留有一定军事实力。长安和邺城在外军手中,此处不做考虑。因此,这一项,曹爽:司马懿=6:4。
此外,人事方面,曹爽当政以后,大力提拔少壮派,冷落了老臣,因此老臣中口碑不好,而少壮派虽然掌权,却缺乏行政能力;曹爽手中只有桓范一个拿的出手的谋士;司马懿掌握了洛阳的中央朝臣,加上司马懿是老臣派的代表,人脉甚厚,加上被曹爽打压很惨,因此高平陵事变中实际上得到很多老臣实权派的同情,陈泰、蒋济还帮着劝降曹爽。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这方面实际上有很多变数,不好比较,曹爽:司马懿大约4:6。
因此,软实力对比,曹爽较司马懿突出,但没有绝对优势。
3、主帅统御能力对比
对比到这里,可能大部分人认为,曹爽一方具有实力的绝对优势,有着相当大的赢面。但是,大家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人的因素,在古代信息传递不畅的情况下,主帅的统御能力、个人魅力能十分相当的影响战争的胜负。
比如,曹爽虽然拥有皇帝的优势,桓范为谋主,有许昌、谯郡作为战略基地,西部军区、东部军区的军事力量,但是曹爽的能力能不能有效的调动以上军事力量,采纳桓范的合理建议,这里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但同时,曹爽一上任就打压老臣、架空司马懿,掌握朝政10年之久,说明曹爽也不是毫无政治能力的草包。
反观司马懿一方,虽然只拥有洛阳一城,中部军区的支持和西部军区部分影响力,但以50多年军事斗争的经验、司马懿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来讲,也不至于速败。但司马懿一方也有劣势,从上庸奇袭孟达、辽东千里破公孙等战例来看,司马懿擅长奇袭;而与诸葛亮渭水河边的战役来看,司马懿奇袭失败,后转入坚守,诸葛亮死后并没有追击来看,司马懿似乎不善于守御。而此次,司马懿投鼠忌器,手中力量又十分有限,并没有条件奇袭曹爽。
那么,如果曹爽一狠心,广发檄文,战争打起来的时候,双方会打成什么样子呢?
第一种可能,曹爽凭借手中禁军和许昌、谯郡的军事力量,趁洛阳未稳,迅速进攻洛阳。司马懿一方,儿子司马师已经控制洛阳禁军剩余部分,大部分朝臣也站在司马懿一方出谋划策。因此,司马懿能发动其擅长的奇袭,赢面较大。加上曹爽和司马懿的军事统御能力来讲,胜负之数,曹爽:司马懿大约3:7。
第二种可能,曹爽挟天子前往许昌,广发檄文,争取更多的支持,对洛阳围而不攻,不与司马懿正面接触。这样的话,曹爽能赢的东部军区、西部军区的全力支持,加上手中的军事力量,中部军区王昶、前将军郭淮碍于皇帝大义,多半不敢动。那么,曹爽握着大义名分和大部分军事力量,容错率很高,能有效弥补其军事能力的不足;而司马懿就剩下洛阳一城而已,久而久之,难免人心浮动,兵败身亡。如果不考虑蜀汉和东吴趁火打劫的因素的话,赢面曹爽:司马懿=9:1。
而且,司马懿赌的就是中央开花,速战速决,心里对决,一旦陷入僵持,等大家回过神来,司马懿也就是孤家寡人了。
当然,战局瞬息万变,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发生巨大变化,以上分析并不能完全预料到所有信息,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凭借曹爽的指挥能力,他并不是胜券在握;加之曹爽没有经过战阵的洗礼。而根据司马懿和蒋济、陈泰等人的承诺:投降还可做一富家翁。
也就是说,战斗成本高,风险高,结局不可预料;投降风险小,收益高,结局很“稳定”。你说曹爽会怎么选?
多有疏漏,欢迎指正,我是子彧,期待你的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子有什么用?如果天子有用,那董卓也挟天子以令诸侯,结果呢?董卓也无能?
司马懿为什么能发动政变,要知道,他当时基本被架空了,只有一个虚职太傅,原因只有一个,当时的重臣和世家大族都站在司马懿这边,曹爽是孤家寡人了
曹爽架空同为辅政大臣司马懿后,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他晋升司马懿的亲信蒋济为太尉,趁机免去蒋济原执掌禁卫大权的领军将军一职,改任命其二弟曹羲为中领军,又废除禁军五营中的中垒、中坚两营校尉,把两营兵众交由曹羲直接统领。另以曹训为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曹彦为散骑常侍,曹爽兄弟于是完全掌握京师禁军;他的表弟夏侯玄则被任命为中护军,负责总统诸将,选拔举用军队武官。自己的亲信丁谧、何晏、邓飏被封为尚书,且由何晏负责选拔官员;任用李胜为河南尹、毕轨为司隶校尉,控制京城内外权柄;他们甚至将郭太后迁出永宁宫。
这样做的结果是,看起来掌握了实际权力,包括军权,实际上呢?你这样做,必然把门阀大族的利益剥夺了,就把他们推翻了自己的对立面,无形中增加了司马懿的实力。
这也是为什么曹爽他们一出门,都城就被司马懿控制了,明显大臣们都站在司马懿这边了,司马懿请示郭太后,后与蒋济等占据洛水浮桥,关闭洛阳城门。接着任命司徒高柔假节代理大将军事,接管曹爽的职权;王观行中领军事,接管曹羲的禁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