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司马懿夺权的最后一役,曹爽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仍选择投降?
司马懿,司马,洛阳司马懿夺权的最后一役,曹爽有天子和兵权,为何仍选择投降?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司马懿是名将,他和诸葛亮都是一个狠角色,所以司马懿深得曹操部下的信赖,也知道司马懿是个人才,在三国当中,只有司马懿才能和诸葛亮正面交锋,不相上下军事人才,司马懿城府最深,老谋深算,司马懿,他心里清楚,曹操心里也清楚,曹操知道,司马懿是个危险人物,但是曹操也不得不用他,因为司马懿确实是一个人才不得的人才,难得的人才,但是也给曹操带来威胁,所以说功高震主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曹操对司马懿都有防备之心,而且曹操特意的叫儿子曹丕,一定要防止司马懿这个人,因为这个人阴险狡诈,城府之深,所以在曹操和曹丕两代人中,司马懿都没有得逞,愿望,
但是曹操和曹丕两代人死后但是曹操和曹丕两代人死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压住司马懿的野心,所以司马懿虽然已告老还乡为由,但是他早就对自己下面的部下深得民心,
司马懿在告老还乡时,司马懿的部下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用得上的地方,属下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曹丕的儿子曹爽,当皇帝之时,曹丕的儿子曹爽,当皇帝之时,天子带领文武大臣文武百官出去祭拜,就给了司马懿的机会,
司马懿一呼百应,以前的老部下老将军们举兵造反,占领了都城,天子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知道事情也不得挽回
从此司马懿就改朝换代,当了皇帝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正所谓,谋定而后动。眼光与谋略的差异加上自高自大,不恳听从于智士之说,如何不速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爽太轻视司马懿了,虽然不断对其打压削了司马懿的权力,司马懿无动于衷,一直养病在家。司马懿的示敌以弱让曹爽认为朝廷内外都是他们曹家天下,司马懿是无牙的老虎已不足虑。所以在曹爽离开京师后,被司马懿一击得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司马懿造反的口号明确表示,只弄曹爽,曹爽的政治敏感度又太低,太天真,以为交权就没事了。如果当时去了许昌号召宗室,忠于曹家的将领勤王,司马懿死定了。总体来说,曹爽水平太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司马懿发动政变为什么选择皇帝扫墓的时候,说明司马懿是偷偷的,不是正大光明的,其次司马懿根本没有控制洛阳城中的军队,他手中只不过是数千家兵而已,其余城中军队只不过暂时没有搞清楚状况而已。其二,大司马桓范带着大司农印,逃出洛阳,这就是钱粮。其三,曹芳就在身边,皇帝在手,五大军区的司令是听司马懿的还是皇帝的,小编你要想清楚,曹爽可以随时下达圣旨,调兵勤王,有这三点,曹爽完全可以轻易消灭司马懿,不费吹灰之力,司马懿也是看到了这三点,所以先后派了陈泰等多名说客,游说曹爽,曹爽有性格缺点,完全不懂倾巢之下且有卵复的道理,其家人又都在洛阳,中了司马懿的诡计,以为丢掉权力,其家族,荣华富贵必然保全,殊不知,政治斗争只有你死我活,哪有什么大家一起好的道理呀,曹真一生英雄盖世,生了这么个没用的儿子,可惜,可叹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的正月初六,魏国首都洛阳爆发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政变。告病在家多年的太傅司马懿,趁曹魏皇帝曹芳与权臣曹爽共同出城祭扫魏明帝高平陵时发动政变。司马懿借用郭太后名义下诏,命自己的亲信接管洛阳城的军队,并关闭洛阳城门。完全控制洛阳后,以郭太后之名,下诏罢免曹爽之职。曹爽在得知政变消息后,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听信司马懿的劝降之言,以为只要交出权力,就能保存富贵。司马懿待曹爽投降后,将其下狱处死,夷灭三族,司马氏就此掌握曹魏政权,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时,曹爽兄弟手中掌握着天子和随行军队,桓范又将大司农印信带出,可调集许昌屯田区粮食物资,曹爽完全可以召唤军队反扑洛阳,平定司马懿,可为什么曹爽最终落得个投降身死的结局呢?笔者试析一二:
首先,曹爽没有意识到这次政变的严重性。他还是延续了之前两人之间朝堂斗争的惯性,抱有天真的侥幸心理,认为对方是四朝老臣,自己认输了大不了将权力交给司马懿,这样也能回家做个富家翁。而没有意识到司马懿本意是要架空整个曹魏政权,为自己改朝换代做准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