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感冒发烧的人进行捂被子出汗或者敷冰毛巾在额头降温,这种做法科学吗?
体温,孩子,大脑对感冒发烧的人进行捂被子出汗或者敷冰毛巾在额头降温,这种做法科学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感冒发烧的人进行捂被子出汗或者敷冰毛巾在额头降温,这种做法科学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您好,其实这个问题咱们说了有几次了,这里再给大家强调一下,发热的不同阶段,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下面详细的说说。首先,大家要知道,感冒时,发热是为了抑制引起发热的病原,因为这些病原(病毒或细菌)在体温37摄氏度时,繁殖的最旺盛。所以,身体为了减少它们的繁殖,在大脑的控制下,主动从正常体温升高到38或者39摄氏度,之后维持一会达到抑制它们的效果,再以后的,会主动把体温降下来,让自己身体也休息一下,等身体休息好了,多几个小时再来一次,直到病原被清理的差不多才会停止这种发热的循环。从上面,咱们知道发热和降热是人体主动的行为,并且分为3个期,先升温,之后维持一会,之后降温,这三个都是大脑控制的,如果你仅仅通过捂汗或者冰敷的方式处理发热,没有直接给大脑说,那大脑不会听你的,还是会按照他的想法进行体温的控制,该热的,还得热。那谁能和大脑通话呢,那就是退热药,他们能告诉大脑,咱们降温吧,身体太热了,自己受不了了,这时通过大脑下命令降温,才能真正的降温。有人说我用捂汗的方式,过了一会就出汗了,体温就降了,也挺好的,是的,因为您加速了发热的进程,让体温很快的就升到高点,相当于加快执行了大脑升温的命令了,之后维持一会的时间没变,之后又进入了降温阶段,那肯定会出汗降温了。但是捂汗有两个缺点,第一是,对于孩子,如果孩子体温上升的很快,比如正常从37升到39摄氏度需要1小时,你给捂汗后,10分钟就升到39摄氏度,这时大脑可能受不了,就可能导致热性惊厥的问题。第二是,如果到了应该降温的时候,你还在捂汗,那么体温可能降不下来,这样可能导致发热越来越高,就相当于在大夏天盖着棉被,会中暑。那冰敷的效果呢,我用完很快孩子的体温就下降了啊。是的,如果您在孩子处于体温下降期使用,会减速体温下降的速度,看似很快就降温了,可是,也有缺点,用不好不仅没好处,还让孩子不舒服。第一,如果在体温上升期使用冰敷,这时暂时的把温度会降下来一点,但是大脑不愿因,还会通过让孩子大量燃烧体内能量物质产热,让孩子寒战的方式,把体温升上来,对发热一点好处都没有。并且这个时候,孩子是感觉到冷的,你给他冰敷,就相当于你在冬天把孩子扒光了,让他去冰天雪地里去,孩子非常难受。第二,对于冰敷,如果用在体温开始下降期,能让孩子体温降的快点,这时可以使用,但是也不建议用冷水,使用温凉的水就行了,能让孩子更舒服一些。目前,最推荐的孩子的降温方式就是使用退热药,不推荐使用捂汗或者冰敷的方式退热了,大家学会怎么使用退热药就行了,也别这么累的折腾自己和孩子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兄弟,中医就是这么被误会的,中医不是一个方子走天下的,我记得是课本上还是某些方面的书上有记载,一个名医,忘记啥名字了反正是扁鹊华佗之流的,针对同一种发病症状开出了两种方子,别人表示疑惑,他说两种病情虽然情况一样,但是导致发病原因不一样,所以他根据发病原因开了不同的方子,毛主席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两种方法大家都认同,那就表示它是科学的,但是再科学的方法不问青红皂白就要用,也可能就变成不科学的,你得根据发病原因使用不同的方法啊,捂被子发汗,我不是研究医学的,我的感觉就是中医里的风寒入体,喝姜汤驱寒,捂汗,通过人体的自然生理反应把寒毒带出去,那得是病人喊冷用的,如果他冷你还降温那就搞笑了,反之,高烧不退,按俗话讲,人容易烧糊涂了,古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持续发烧会影响身体,虽然关于原因中西医表达方式不同,但是结果还是相同的,那就是降温,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有钱有条件就双管齐下,所以,别把可不科学当结论,科学用俗话讲就是用对的方法办正确的事情,一法通百法通那才是不科学的,兄弟我说的是自己的理解,希望能抛砖引玉,勾引出真正的大神
上一篇:请教大家百香果产地是哪里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