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蒙古扩张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蒙古,帝国,游牧民族古代蒙古扩张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代蒙古扩张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事实上不只蒙古,历史上的匈奴、突厥、契丹等游牧民族扩张的内在动力基本上大同小异:
首先是因为游牧经济天生的脆弱性——尽管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也被形容为靠天吃饭,但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数十年数百年不遇的大灾,基本上每年的粮食产量不会有大幅的变动,也就是说农业生产能满足中原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然而相比之下游牧经济就脆弱得多了——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牲畜大量减产,进而影响到游牧民族的生活。这就迫使游牧民族必须不断寻找新的水草丰美之地或者从定居农耕民族获得维持其生存的物资,所以掠夺物资就是游牧民族扩张的首要内在动力。
面对游牧民族的扩张,农耕民族的应对是形成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调配各种资源用于经济和军事建设: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内部的粮食产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抵御游牧民族的进攻。这时游牧民族的对策往往是:既然农耕民族已联合起来,那么自己也可以效仿,于是草原上原本分散的部落会聚集起来组建一个草原帝国,这也是为什么就在中原地区形成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的同时草原上原本分散的戎狄部落迅速统一到匈奴旗下的原因。这就给游牧民族的扩张提供了第二个内在动力——既然草原帝国的统一是构建在应对农耕民族的基础之上,那么如果不对外扩张的话各部落有什么必要服从于一个统一的王权,所以对突厥阿史那氏、契丹耶律氏以及蒙古黄金家族而言:如果要令各部族臣服于自己的王权就必须对外扩张。
除了以上这两大所有游牧民族扩张的共同的内在动力之外,蒙古的扩张还有一部分偶然因素的诱导:成吉思汗十三年蒙古人在追击乃蛮王子屈出律的过程中趁势西征灭掉西辽,打开了通往西方的道路。由于此时蒙古的主要精力还用在对付东方的金国,一时无力对西方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尽管如此成吉思汗还是派出商队前往西方贸易以扩大蒙古的对西方的影响力。成吉思汗十四年花剌子模讹答剌城的海儿汗杀死了蒙古汗国的499名和平商人,其国王摩诃末又武断地杀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花剌子模的鲁莽行为终于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最终蒙古成功灭掉花剌子模,一直向南推进到印度河流域,顺利占领今中亚到欧洲东部以及伊朗北部的广大区域。就这样因为花剌子模一次鲁莽的行为使蒙古扫清了西征的道路,此后蒙古势力扩张到西亚和东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整个13 -14世纪,大漠雄鹰成吉思汗及其子孙部族率蒙古铁骑如风卷残云一般横扫了欧亚大陆,建立了当时人已知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帝国,上帝之鞭再次挥舞,这是以暴力形式建构起来的初步“全球化”。
资本积累流淌着血与火,征服过程更是如此。铁木真建立的帝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掠夺性的分配体系。随着草原和平在蒙古族派系内战后的重现,军事实力的强大和相对统一的完成,他们掠夺的范围就天然超出了蒙古的边界,也就加快了对外扩张的速度。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关于蒙古帝国形成的动力来源,已有大量研究。概括地讲,比较有解释力的观点主要有:军事优胜说、被征服者分裂说、中世纪暖期说、生存—复仇说。而蒙古帝国形成条件及扩张的动力基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全球环境之变动
从全球史角度来看,13 世纪的亚欧大陆上,曾经强大的几个古老帝国都已走向衰落或灭亡,其他小国家大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内部矛盾重重,并未有极盛的政权出现,这为蒙古帝国的崛起提供了客观条件。
从总体来说,亚欧大陆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暴力的形式。 游牧世界具有一个农耕世界无法与之比拟的特点,这就是它的流动性,它有相对于农耕世界的较高的机动能力。在军事上,这个特点非常重要。有了这个特点,机动性强的少数就能制胜安土重迁的农耕世界的多数。
马背上的游牧世界在生产发展水平上,在人口数量上,都不如农耕世界。它在这两方面不具备优势。但是在主要的、关键性的生产技术方面,许多游牧部族与农耕世界的差距不大,如金属冶、炼和制造就是这样。15-16世纪,在亚欧大陆农耕世界的西端,农业以其古老的养活人口的功能,依然构成社会生产的基础。从16世纪开始,随着海道大通,源出西欧的一大历史冲击,逐步扩及世界,包括亚欧大陆和附陆诸岛。
蒙古帝国崛起之前,在中国先后或同时存在着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的割据局面,这种割据形式阻碍了历史的发展,为蒙元在该地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蒙古人对亚欧各地区的征服,是通过战争实现的。依赖于贸易、经济和文化交通的全球化时代尚未到来。第二:自然条件之演进
气候变动推进了蒙古扩张,也就是暖期说。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官网3月10日报道:一定历史时期内,异常温和湿润气候为 13 世纪蒙古帝国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12 世纪晚期,蒙古族各部落备受内部战争和动荡困扰。13 世纪早期,铁木真统一了各部落,于 1206 年建立蒙古帝国,并在其后若干年迅速建设起强大的军队,向四面八方拓展疆域。
美国的研究人员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中部地区的古老树木中提取了年轮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铁木真统一各部落之前,蒙古高原在 1180—1190 年间遭遇了严重干旱;随后,在 1211—1225 年间,这一历来寒冷干燥的地区经历了其历史上降雨最多、气候最温和的历史时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蒙古帝国迅速崛起。而且,根据结果显示,蒙古地区在之后就进去了“严寒期”。
哥伦比亚大学拉蒙-多哈堤地球观测站的学者尼尔·佩德森认为,从极度干旱到极度湿润的转变清楚地表明气候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他分析称,有利的气候条件为铁木真从当时的混乱局面中脱颖而出提供了助力——在干旱地带,罕见湿润天气使植被生长异常繁茂,为马匹和其他牲畜提供了充足食料供应,进而转化为战斗力和经济实力。蒙元帝国经由历代蒙古诸汗的经营及三次西征后,疆域东起日本海、东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区,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建立起横跨亚欧大陆的超级大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