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西安白鹿原民俗村开业不到一年为何人越来越少?
民俗,白鹿,游客西安白鹿原民俗村开业不到一年为何人越来越少?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西安白鹿原民俗村开业不到一年为何人越来越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谈一点自已的感想,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曾是风噪一时的文旅融合的样板。一部小说、一个电视剧凭空催生出了一个文化景区。忆想开业之初,似曾热闹非凡,但是衰败来得匆匆。文化IP的打造,如果只是噱头,新鲜感很快就会过去,只有基于市场逻辑下的深耕细作,注重品质和特色,方能彰显IP魅力,也才能走得更远。文旅融合之路,路漫漫其修运兮,哪有那么好走?要在产业层面立得住,就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头脑发热,盲目上马,不用退潮,就能看到谁在裸泳,终了也只能是一地鸡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玩的东西太少,光是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在这个地方刚刚起步时我去过一次(2016年4月16日),那时刚刚开业不久,但是里面的物价贵的离谱,我当时就认为这个景点的前途堪忧。一个人造景观,里面的物价时一般市场的价格高2-3倍,谁还愿意在那里消费?况且白鹿仓开业后,对游客来说白鹿仓更方便,而且两个地方的景致大同小异,都是人造景观,何必舍近求远呢?白鹿塬影视城的开业,也分流了一大批游客,这对民俗文化村有很大影响。高昂的物价,阻止了游客的消费,商家也不能盈利,退出的人多了,人气减少了,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它不能再维持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把钱看的重,逢年过节的还要门票,沒什么玩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的是民俗村,里面就没有民俗的味道,全部是商业化了,而且里面的吃食和商业品没有特色,地方小,去玩的大部分都是西安周边人,里面吃食也是大家经常吃的,这到罢了,关键是还没有大家平时吃的味道好,量也少,价钱还比大家平时吃的贵近乎一半,你说谁还会在吃呢。其他商业品也没特色,尽是地摊货。民俗气氛体现不出来,所以就是周边附近人看热闹去一次就再也不想去了。没民俗特色,没古迹,没名人效应,自然外地游客也吸引不去,所以人慢慢就少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群商业投机分子,想赚快钱,盲目复制的结果,首先民俗村名字借白鹿原东风,环境地利都不错,又占先机,白鹿民俗村在西安周边环境最好也只有韵味,与重庆磁器口比较相似。办民俗村不能把民俗办成小吃城,而且还死贵,再加上有问题又不及时整改。要多站在游客角度思考。在先期旅游布局和经营策划上缺乏科学性搭配,经营逐步陷入困境,造成投资失利,实在惋惜。典型的“把一把好牌打烂了”。失败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民俗村没民俗,既然搞休闲旅游,就要先合理进行民俗类产品布局,以民俗产为主打,带动相关产业,忌经营过于单一雷同。
2.文化休闲体验项目太少无创意,缺乏专业民俗策划,运营团队对民俗产品进行深挖打造不足,缺乏定期更新。
3.在留住客人方面缺乏战略眼光,经营应有取舍。在个别项目上要有大幅度优惠吸引游客,打造民宿休闲旅游。
4.在打造休闲项目上,应增加夜间游乐餐饮项目宣传策划,一度假为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民俗定位不准,留不住乡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