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赤壁之战,曹操百万军队为何不采取登陆之战,而选择水战?
水军,荆州,赤壁三国赤壁之战,曹操百万军队为何不采取登陆之战,而选择水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轻松吓死刘表、收服刘琮、击溃刘备后,战略目标已经完美实现,玩嗨了的曹操决定搂草打兔子,希望孙权也能做个刘琮第二,这从裴松之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的记载可窥一二。曹公与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看看,此时的曹丞相口气多大,又多么轻松,这才是真正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他强调亲率水军八十万呼啸而来,判定自己对东吴最优势的军事力量——水军,还是有优势的,虽然更多是心理优势。至于水军八十万,当然是严重吹水了,曹操总兵力(含荆州投降军队)不超过30万,其中水军应该是10万+,含收编了刘表水军战船约1000艘,水军约10万人,以及他自己邺城玄武池和荆州乌林训练的水军,虽然数量不详,但估计不会超过一万人。应该说,曹操的水军相比孙权的水军还是有量的优势的,基本能做到3:1,这就是曹操底气的重要来源。他的想法估计是,能唬住孙权最好,唬不住检验一下荆州水军和自练水军战斗力也好,捡来的打光了也不可惜。也就是说,曹操对征讨江东,就像演习一下,预期并不高。
当然他没算到刘备总统帅的关羽水军、刘琦水军两万人会与孙权联手。曹操原本以为只要大批战舰排满长江就能坐享其成,他不但没算到年轻的孙权坚决不认怂,还敢于亲自溯江进驻柴桑。事实上,曹操的威慑策略几乎凑效了,连东吴首席大臣、孙权的长史张昭都力劝孙权投降。插一句,张昭也算孙策和吴国太临死前指定的顾命大臣,嘱托张昭在形势危急时可“缓步西归”,就是西向许都投降曹操。等周瑜、程普的左督部、右督部战船在赤壁与曹军遭遇,甚至到黄盖诈降,曹操还都认为自己的威慑见效了,所以对黄盖毫无怀疑,等到发觉真相已经为时已晚,败绩已定。
你说,既然认为这是一场威慑演习,何不愉快地顺江漂流?何必还要费劲地抢滩登陆?就这样。历史有时候真没这么复杂,信不信由你。
谢谢。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司马砸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首先纠正一个问题。那就是赤壁一战,曹操并没有“百万大军”。对于赤壁之战曹操的兵力,史书大约有二种说法。一为二十万左右,二为不足五万。就是《三国演义》也只说曹军仅有八十三万大军。
好言归正传,曹操不采用登陆作战有战略、战法、军心、后勤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战略:就如《三国演义》中周瑜分析的一样曹军有四忌“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而操久于南征,一忌也;北军不熟水战,操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也;又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藁草,三忌也;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战略上马、韩为其后患,所以曹操有所顾忌。迟迟不敢对吴做战。
二,战法:登陆偷袭,必须有正面军队的配合。而长江,自古以来被称为天埑。所以登陆部队得手后,难以及时通知正面部队,容易被围歼。再说荆州水军,刚刚归军心不稳。而曹军从将领到士兵,大多为北方人。不仅不通水军战法,而且不惯乘船作战,一旦开战必败无疑。而没有正面配合的偷袭部队,就将陷入背水作战的囧境。就算偷袭部队是想要制造混乱,甚至是乱中取胜也不可能。一者,地形不熟,就如《孙子兵法》所言“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二者,登陆部队兵少则不足用,兵多则粮食不济。再说周瑜乃世之名将岂会不防偷袭。
三,军心:曹军当时的状况为。曹操的嫡系“青州军”久战劳苦,且不能水战,赤壁一战难堪大用。袁绍降军,战斗力弱且军心未稳。荆州军,虽能水战。但却是刚刚归附,不仅军心不稳。且与曹军嫡系之间,难以融合。相互猜忌必不可免。
四,后勤:曹操后勤准备不足。东吴有“六郡八十一州”,地盘太大。而过江后,长江阻隔,军需运转困难。而孙氏兄弟在江南经营日久,不论军心民心皆向孙权。一旦吴军坚壁清野,则曹军必危。
所以综上所述,曹操欲统一江南。必須先灭东吴水军,然后打开过江通道。才能保证后勤,以及后方不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