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青岛市民组团挖海知了,海知了是什么?
知了,日照,海滩青岛市民组团挖海知了,海知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青岛市民组团挖海知了,海知了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海知了,又名海节流、海节令(方言),学名是“解放眉足蟹”。形似陆上幼蝉,体分两节,多足,壳很薄,没有攻击力,只能靠假死来防御。产量较少,因稀而贵。
在山东,最先发现海知了的地方是烟台,后来是日照,最近才在青岛的海域上发现。海知了是一种介于虾和蟹之间的珍贵海洋生物,存活的范围较窄,一般都是位于低潮区的细沙这样的地方。
海知了生长缓慢,与普通的对虾、梭子蟹不同,不合适人工养殖。一年生的海知了如同黄豆大小,就可以放流到大海里自然生长了。一般来说,出生一年后放流大海的海知了,成熟期至少要两年,被端上餐桌的海知了都是在3岁以上,5年才能长成一个知了猴大小。
海知了很少活动,而且活动的非常慢,基本上是穴居在沙窝里。海知了在大海中以鱼、蟹、虾等生物吃剩下的肉渣为食。进食时,海知了会从沙子里冒出头,有肉渣飘过它们就吃食,肉渣随洋流飘走,它们也不会去追赶。海知了的进食方式,对净化海水环境比较重要,对其栖息的沙滩有疏松清洁作用。海知了经锅煎炒后,入口香脆无比,鲜美异常,富含钙磷钾等矿物质。由于它的营养价值比较好,村民对它就有大量的采挖。海知了资源一旦被破坏,很难修复。连续多年的地毯式挖掘,使得海知了的资源量就下降了很多,像在日照下降了70%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海知了,学名解放眉足蟹,又叫海蝉蟹、海节令,是出现在黄海中北部的物种,喜好偏冷水,主要生于海滩和沙丘,长居于山东沿海地区,在我国台湾地区也有分布。最早在山东烟台海岸带物种调查时被发现,1949年正式命名。
海知了是一种介于虾和蟹之间的珍贵海洋生物,它们存活的范围较窄,很少活动,而且活动的非常慢,基本上是穴居在沙窝里。
海知了对其栖息的沙滩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对低潮区的细沙起到了疏松清洁的作用。而且,海知了在大海中以鱼、蟹、虾等生物吃剩下的肉渣为食。进食时,海知了会从沙子里冒出个头,有肉渣飘过它们就吃食,肉渣随洋流飘走,它们也不会去追赶。这种进食方式,对净化海水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海知了在优化生态环境方面贡献着自己微小的力量,在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方面同样“肩负重任”,甲壳极薄、味道鲜美,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经常与人们“餐桌见”。但是成熟期至少要两年,被端上餐桌的解放眉足蟹都是在3岁以上。
然而,海知了从出生长到个头足够大,大约需要5年的时间。1岁的海知了像黄豆那么大小,5岁的它们就长成了知了猴那么大。
事实上,近几年人们的地毯式采挖已经导致海知了的数量急剧下降,仅在日照地区就下降了70%多。而且专家表示,海知了的生长周期长决定了这种海洋生物资源如果一旦被破坏,很难修复,甚至会出现灭绝的可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种可以吃的海鲜,前几年不大见了。随着环境的保护,海水的净化,近几年近海海滩物种又繁殖多了,黄蚜,米蛤,竹节蛏也多了起来,海边吸引着大量的挖鲜的人,于是有人担心挖绝种了,其实靠人挖也不能让其绝种,打嘎拉船和抽沙船才是海底生物破坏之敌,它用一种卷轮式把沙子翻起在网上,许多生物都被打死了,当年灵山湾海浴出现大量黄呀嘎拉,人家三口洗海澡,手摸都能抠上一桶。渔民一船打捞一百多编织袋,后来专门打嘎拉船一下就多了百十条,更可怕的是崂山大型挖船来偷抽而走,所以现在不大见了。这才是人类的文明生物的悲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年十一长假,我儿子在海南三亚清水湾海滩上发现了此物,抓住它后询问了同行朋友,大家都不认识,最后儿子在建议下拍照留图后放生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海知了
栖息环境:深海及近海海滩均有分布渔业利用:近海海滩蝉虾分布极为稀少,个体较小,可挖掘,用于煎炸烹食。鳞突拟蝉虾为龙虾渔业的次要渔获,产量不高,一般是由潜水捕捉,偶尔也为底刺网或拖网捕获,虽然拟蝉虾只有时见於市面(且多为活虾),但它们肉质味美媲美龙虾属种类,近年来价格更有接近龙虾之势。分布范围:大陆分布: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沿海台湾分布:台湾沿岸均有产世界分布: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自非洲东岸至日本、夏威夷、澳大利亚和新喀里多尼亚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