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某音乐人微博成立兴趣组,希望复兴唐代礼乐。如何看待这种“复原传统”的行为?
传统文化,礼乐,文化某音乐人微博成立兴趣组,希望复兴唐代礼乐。如何看待这种“复原传统”的行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音乐人徐隿近日更新微博称,唐代礼乐复原组诚聘:本组现诚聘志同道合之笛演奏员、琵琶演奏员各一名。因本组尚未盈利,遂完全靠个人理想及兴趣,但有商业演出会按收入平分,平时排练无报酬。要求:专业水平无所谓,肯练肯排即可。
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复兴潮愈演愈烈,如何看待这种复原传统的行为?古代的礼乐现在真的能做到完美复原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复原传统的这类行为,在之前就已经有人开始在做了,马季让相声走向主流,“阮痴”冯满天,大兵推进长沙弹词,“华夏吹埙第一人”刘宽忍等等。
现在想想,个人觉得也许叫“文化复兴”可能会更合适,传统文化不能丢掉,这是中华民族的根,虽然现在中国人遍及全世界,什么国籍身份的都有,但是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像中国人一样如此的信奉祖先。
复原传统这个口号,可能会有些大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了五千年,传承下来本就不容易,有些都很优秀,像长沙弹词,木工榫卯,篆刻,皮影戏,刺绣,龙舟说唱,十番音乐等已经快要失传了,甚至传统成人礼,七夕斗巧,木马流水,撕纸微雕,你已经再也见不到了。复原传统,谈何容易!
▲长沙弹词
▲皮影
▲龙舟说唱
中国唐代礼乐在中国传统音乐史中也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唐代的社会发展是古代封建社会(对不起,封建这个词也是国外泊来词,在秦以后,个人认为用封建来形容古代社会,似乎就不是很准确了),音律的发展也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当时的乐曲,包括记谱法都是领先世界多年的,但是经历了多朝更替,遗留下来的唐朝大曲,鼓吹乐基本都进入到文献资料里了,复原是一件过于困难的事,你研究透了三分损益,十二律都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
但是徐隿(题目中的某音乐人)很有情怀。
▲徐隿
古乐本就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西方的文化入侵越来越严重,流行音乐,摇滚乐等等各种类型的音乐不断地提升我们对现代流行音乐的认识,但对于中国的传统礼乐我们很多人可能从来都不知道。
包括戏曲,节日,传统动员,民俗等等,作为中国人,我们都知之甚少。
虽然先进文化同化落后文化是历史常态,但是中华文化的特点是兼收并蓄,人多,地域广,当然文化的生长力和包容性极强,中国人接受了耶稣和释迦牟尼,但是并不妨碍我们信自己的神话,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中华传统文化除去一些糟粕,本应是精华欲掩料应难。我从来都不认为那些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很落后,秦腔,华阴老腔怎么能输给摇滚,西河大鼓,评书豫剧能不敌美国乡村,春节比圣诞落后吗?毕加索也在学习中国画,甚至对张大千说过:“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习艺术。不要说法国巴黎没有艺术,整个西方,白种人都没有艺术!”
只是我们从近代以来,落后的太多了,甚至有人提出了全盘西化的口号。落后的太久,使我们失去了文化自信,又接受了太多新奇先进的流行文化,所以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但是只要我们一天以中国人自居,传统的文化中的精华就应该代代相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徐隿的出发目的是很正确的。中国唐代礼乐本就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它变得越来越不被我们重视,流行音乐,摇滚乐等等各种类型的音乐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听觉!对于中国的传统礼乐我们只是知晓,但不重视!
徐隿并不是为了博眼球。从招聘的条件就可以看出他是真心想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他也想召集起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热爱去做这件正能量的事。不论我们是否参与,我们都应该尊敬这一个人。
古代的礼乐现在做到完美复原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众所周知,现在我们在信息时代,喜欢快捷,激情的享乐方式,快节奏的生活让古代温文尔雅的礼乐能以融入其中。而且古代礼乐的受众实在太少了,从他发的这条招聘微博来看,只有53个评论,18个点赞。这就很明显说明了几乎没人在关注他的这个需要和问题。相比现在的流量明星,一条微博就可以引起山呼海啸的反映,他显得实在是太落寞了。
希望他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本来就是值得敬佩的,更别说这件事是宣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成立唐代礼乐从个人角度来说,完全没有问题,只要找到乐趣和志同道合者。更好的情况下,如果还有商业价值,能够让小组赚钱,也不失为好事。但如果一定要扯大旗,要复原传统文化啥的,则开始扯淡了。
现在传统文化大热,任何东西似乎都想和传统沾上边。 从更大的社会范畴去看,传统文化现在似乎成为大帽子,一切以前的东西,安上这个冠冕之后,就突然流行了,尤其是《弟子规》这种伪传统文化、还有《二十四孝》、女德等这类糟粕传统文化的死灰复燃。
这些先不说大量打着传统文化坑蒙拐骗、误国误民的现象,单单说一味地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好的想法,也是有问题的。传统文化虽好,但更要提倡现代创新文化。如果只沉溺于古人的文化里,也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停滞现象的出现,而且如果过分地强调传统文化,就容易固步自封。记得有这样一个说法:中国古书排版是竖版,读者阅读时不知不觉地在点头,似乎总在说“是”;而西方书籍是横排版,读书人读起来总在不停地摇头,似乎总在说“不”。所以,难怪我们中国人总在注释古书,总在古人那里寻找智慧,寻求认同;而西方学者却在不断地否定前入,超越前人。
上一篇:孕妈们,你们都在哪里买孕妇奶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