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诸葛亮不能北伐成功的原因是因为“隆中对”吗?
蜀汉,陇南,荆州诸葛亮不能北伐成功的原因是因为“隆中对”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诸葛亮不能北伐成功的原因是因为“隆中对”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经历过从关羽败死到夷陵惨败的二连败之后,季汉政权彻底丧失掉了荆州的领土与大量主力军,已经不再具备实践“隆中对”两路北上战略的可能,诸葛亮应该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不妨看看号称六出祁山的诸葛亮北伐。
①建兴六年春:出祁山,对阵曹真、曹睿、张郃,短暂控制陇西,失败于街亭
②建兴六年冬:出散关,对阵郝昭,被阻于陈仓
③建兴七年春:出武都、阴平(陇南),对阵郭淮,得二郡
④建兴八年秋:自卫反击,入羌中(陇南),对阵司马懿、曹真
⑤建兴九年:出祁山,对阵司马懿于天水,因李严运粮不济退兵
⑥建兴十二年:出斜谷道,对阵司马懿于渭滨五丈原,过劳去世而退兵
在被称为六出祁山的六次出兵或迎击之中,有三次是大规模北伐(第一次、第五次、第六次),有三次小规模出兵或反击(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其中除了第二次与第六次分别进军关中西部的陈仓与五丈原外,其余四次均是以陇西、陇南一带作为经略方向。
而且,从战略目的上看,无论是出兵关中西部还是陇西陇南,诸葛亮始终把眼光放在了曹魏国土最狭窄的雍凉二州上,试图通过截断陇山两侧,实现季汉版图向凉州的拓展。可以说,从路线选择上看,诸葛亮的北伐,已然不再以隆中对中所规划的一路出秦川取长安作为战略目标了,换言之,诸葛亮北伐连半个隆中对规划都没有执行。
所以,既然诸葛亮北伐压根就没有执行十多年前的隆中对,当然就不能把北伐功业未成的原因算在隆中对上面。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诸葛亮北伐的功业不成呢?概言之,有如下几点原因:
曹睿时期政权稳定,君臣均是一代人杰,曹魏的内部矛盾尚未爆发,无从复制韩信当年趁着三秦不稳、东方有事奇袭关中的老路;
季汉政权以一州之兵力、财力抗衡占据汉末九个州的曹魏,力量差距逐渐加大,即便诸葛亮再公允执政都没有办法抹平国力差距;
秦岭山路难行,雨季到来以后频发山洪,更是加剧了北伐军的后勤压力,这就使得北伐军即便取得了一定战果,也无法持续;
司马懿应对得当,以守为攻,不主动与诸葛亮军接战,以逸待劳,四两拨千斤;
关羽、刘备的两场大败消耗掉了一大部分刘备军的基层精锐与中高层干部,使得诸葛亮必须通过南中之战以及前几次北伐带出新一批精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四大名箸是世界有名的。古人留下的“看了西游记说话如放屁,看了红楼梦要得想思病,看了水浒传要当梁山汉,看了三国传眼泪流成线”三国演义里边主人公都没有好的结局,就说诸葛亮最后还是被司写懿气死的。诸葛亮并不是因隆中对北伐失败?
主要原因是桃园三结义老将死后,刘禅继位软弱无能,没有主见性,听信奸臣妄言,不信任诸葛亮所倒致失败。由于司马懿与诸葛亮对抗了七次,也就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用计谋斗不过诸葛亮,便用了个反间计,指使心腹人去成都行赌,买通了奸相从中设计,往往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招书就到迫使诸葛亮放弁。诸葛亮记念刘备三顾茅芦之情,为国为民操劳过度,历尽艰辛,献出了青春。从古到今就成了忠臣良将无下场,奸贼得志更猖狂。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可是人们都爱听好言,那个能听忠言告。刘禅如果听诸葛亮的话,不会把江山让给曹家的,反而不听诸葛亮的话,听了奸相的话,把江山拱手相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隆中对在失去荆州时,诸葛亮便做了条整,取凉益两州,夺天下,并不是失去了荆州,隆中对,不行了。一是蜀汉经夷陵之战,国力受损,直到诸葛亮征南蛮时,在南蛮那里得到了足够的资源。才恢复国力。但不足以和当时曹魏相比,二是蜀汉人才凋零。三是蜀汉四面环山,虽易守难攻,但同时出征伐魏,也要劳师远行,粮草后勤也不方便。所以蜀汉偏安一方可以。但想统一天下,难!四是《隆中对》说了,是待天下有变时,从荆益两路伐魏,可是,天命不眷顾蜀汉,没有汉高祖刘邦的运气。直到诸葛亮死后,司马灭蜀,才发生司马篡魏。所以不是《隆中对》出了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隆中对”,既有肯定的地方,又有否定的地方。诸葛亮不是一员大将,而是一名军事战略家。《隆中对》对当时天下大势分析的很对,如分析曹操与袁绍,“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分析孙权,“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分析刘璋与张鲁,“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都非常到位,事实上历史的走向,也正是按诸葛亮所说。但三国形成后,诸葛亮的分析就是战略性失误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第一,天下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曹魏政权和孙吴政权都很稳定;第二、荆州因为关羽破坏了“孙联东吴、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失去了,上将关羽也因此丧命,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不拒曹反而伐吴,大败命终;第三、蜀汉是三国中最弱的一个国家,战略上没有集中兵力消灭敌人,却“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毛泽东)。所以说,诸葛亮北伐不能成功,其误在《隆中对》,是有三分道理的。司马懿评价诸葛亮北伐,“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最后诸葛亮屯兵五丈原时,还未交战,司马懿已料其必败,事实果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