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某些大臣的权力可以大于皇帝?
皇帝,大臣,权力为什么某些大臣的权力可以大于皇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某些大臣的权力可以大于皇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电视里的皇帝,一个命令下来,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人头就要落地。
其实,这是电视剧的误导。皇帝虽然站在权力的最顶峰,但其实也有许多无奈的时刻。
封建时代的皇帝,其实是整个帝国的象征。他是一切权力的象征,也是一切权力的来源,比如行政、立法和司法。但皇帝同时也是普通人,也有生老病死,国家里的事情不可能都要自己来处理。所以,他得和整个官僚系统一起合作来统治国家。刘邦打赢项羽之后,夺得天下,他第一件事情就是分封。分封的对象有自家人和功臣。给足了好处,这些人才会为刘邦服务。刘邦一死,就出现了吕后之乱,就说明了权力的复杂性。有能力染指的人,一定会尽最大能量去夺取。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轮流作乱,导致了东汉的衰落。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是君主太年幼,没有办法形成有效的统治与权威。而摄政的大臣,就会逐渐架空皇帝,把国家权力抓取在手中。整个行政系统都绕着摄政大臣转,皇帝当然是可有可无。这并不是说摄政大臣能轻易取代皇帝,世袭的君主,即使手中没有权力,在民间也会保留着巨大的声望。他是国家的象征,摄政大臣想要取代他,于道德、情理上说不过去,所以也很少人会铤而走险。
当然,也会像王莽那样,在整个国家获得巨大的声望,自己取而代之,但最后稍有不慎,就收到反弹。新朝也就如昙花一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是皇帝想要他拥有这么大的权力。
权力不完全是一个好东西,它也有自己的负面:如果你拥有权力,你就要为自己的权力负责。
举个例子,汉武帝拥有非常大的权力,他在当皇帝期间,凭借汉朝强大的国力,悍然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最后征战几十年,终于消灭了匈奴对中国的影响。但他的这个决策,也几乎耗尽了汉朝的国力,导致民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几乎让汉朝的统治崩溃。闹到最后,汉武帝不得不在晚年发布了《罪己诏》,向全天下谢罪,这才挽回了汉朝的国运和刘氏的皇位。
绝对的权力代表着绝对的决定权,就代表着你要为自己的决定负上绝对的责任。负责任可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
所以,对于最高权力者来说,最舒服的状态是什么呢?是自己高高在上,但是从不主动决策,把决策权让给底下的大臣。这样一来,如果大臣做的好,那么自然是皇帝圣德,能任用贤人,大臣自己是不敢居功的;如果大臣做的不好,甚至有谋反之心,那么皇帝自然可以迅速拿下这个家伙,然后说自己被奸人蒙蔽,把所有过错都推到大臣身上。甚至有的时候,有些政策推行起来有民怨很大,那么皇帝故意扶持一个大臣去做这个事,事情成了以后,立马就翻脸不认账,换掉这个大臣。民众蒙在鼓里,还以为皇帝真的体恤民情!如此这般,既能得实惠,又能赚名声,岂不美哉!
历史上这样的人可不少啊!包括张居正,严嵩等一众明朝首辅,想必对此都有切身体会。但他们也无可抱怨的,毕竟他们也享受过权力的滋味了啊!即使明知道是炮灰,但在权力的引诱下,还是会有人前赴后继地被皇帝利用。所以说,即使对大臣来说,权力也真的不完全是一个好东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样的权臣党羽遍布朝野,没那么容易干掉,康熙除掉鳌拜还用了很多欺骗麻痹的手段的,可是历史上又有几个人有康熙的勇气与魄力?你说的找几个太监趁下朝时干掉,说的容易,干掉后呢,权臣的部将、家人肯定会杀进皇宫,到时皇帝的性命都不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分个类,一种是在皇帝自身还没有成长起来,权力被架空;另一种是制度上,皇帝的最终决定权受到臣子的约束,如三省六部制,门下省可以封还皇帝的诏书。诏书无法下达执行机构,自然无法生效。遇到强势的大臣皇帝就更窝心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国家进行大规模改革的时候,皇帝自觉当了甩手掌柜,让臣子大展手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