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于《神探狄仁杰》这部剧,你怎么评价?
神探,这部,台词对于《神探狄仁杰》这部剧,你怎么评价?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于《神探狄仁杰》这部剧,你怎么评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神探狄仁杰》是一部好剧,不过仅限于第一部。
当年《神探狄仁杰》一播出,受到了不少欢迎,第一部的三个故事个个不错,演员演技也都在线,里面体现的历史关怀和人文关怀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一部好剧。但第二部开始就有狗尾续貂之嫌,无论是从悬疑的设计和解答上,还是从人物刻画上,以及历史精神的契合上,都与第一部相去甚远,第三部以后的就更别提了。
《神探狄仁杰》第一部有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使团惊魂》,说的是拯救被追杀的突厥颉利可汗的事。唐朝某郡主受武则天激励,想要自立为帝,为此不惜加入秘密组织,而且其势力渗透到朝堂内外,想要杀掉突厥使团,挑起唐与突厥的战争,从中举事。最终案件被狄仁杰侦破,颉利可汗被救,郡主的美梦落空。此案中郡主的情夫兼心腹虎敬晖被狄仁杰感化,最后关头牺牲性命拯救狄仁杰是催人泪下的亮点,而狄仁杰出于对唐太宗遗爱的景仰,对郡主的信任也十分符合历史的精神。
第二个故事《蓝衫记》,说的是越王李贞反对武则天篡唐,留下一笔大宝藏,线索分别藏在三本《蓝衫记》中,托三个部下保管,作复唐之用。但内卫头目许世德听说此事后,想吞掉这笔钱,用计弄到了两本《蓝衫记》,唯独最后一本因为持有者李规是一心复唐的唐朝宗室,水泼不进,许世德遂陷害太子来逼迫李规就范,最终此案被狄仁杰侦破,许世德被武则天五马分尸。此案中李规的形象十分出色,狄仁杰对李规自尽的敬意也表现得很好。
第三个故事《滴血神鹰》,说的是隋唐之际的宇文成都无头尸体重现江湖,杀了不少人,都在现场留下一只滴血神鹰。实际上是太平公主在装神弄鬼恐吓武则天,然后利用武则天的惊慌,进献黄铜头罩,谎称可以驱鬼,实际上想借天雷劈死武则天,最后案情告破,武则天不敢这是相信太平公主的阴谋。此案中武则天夺权后面对厉鬼,引起对往事的惊惶和后悔,以及狄仁杰对章怀太子李贤遭遇的同情,为此不惜批评武则天,都是难得的亮点。
但是从第二部以后,经常在最后案情大白时插入之前没有过的线索,这是侦探小说或影视的大忌,还有历史人物形象也走形严重,武朝名将王孝杰竟然想投靠突厥,都是不可能的事,演员演技也做作起来了,都远不如第一部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年大火的《神探狄仁杰》,剧组如今已经分道扬镳。总体来说《神探狄仁杰》是一部好剧,但局限在前两部,从第三部开始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从中国古装悬疑推理剧的角度来说,《神探狄仁杰》有积极的意义,是绕不开的经典。
记得当年第一部播出后,收视率相当不错,口碑上也不落下风。我觉得《神探狄仁杰》系列的红火离不开当年剧组的精诚合作与钱雁秋、张子健、梁冠华的铁三角组合。
在《神探狄仁杰1》(以下简称神1)里设置了三个故事单元,即使团惊魂、蓝衫记、滴血雄鹰,每个案子短小精悍又引人入胜,很快就能渲染一种诡异、神秘、扑朔迷离的氛围,让观众直呼过瘾。比如开篇之作使团惊魂就是从大漠外的打斗、突厥人的内讧开始的,进而写到长安、彭泽县,移步换景,慢慢带出故事主线。
可圈可点的是对人物性格的细致刻画,当年的刘金竟然是幽州刺史方谦,这让我们大为吃惊却似乎也在剧情的逻辑之内。最感人的还是蝮蛇虎敬晖与狄公的知遇之情,正是因为善于刻画情节、角色表演精湛,成就了“使团惊魂”一案的饱满圆润。
同样在第一部里“蓝衫记”也是善于构造故事悬念的例子,通过三本蓝衫记引出了越王藏宝的故事。但越王藏宝是暗线,明线却是刚开始的刘家庄的父子伦理矛盾,逐步引出太子被诬陷,这就是编剧的独具匠心之处。蓝衫记里狄仁杰和李元芳一同品蜂蜜、写对联、吃阳春面等情节则有缓和剧情,增加生活气息的意味。通篇结构严谨,文戏武戏错落有致,配合机关、藏宝图等元素就显得分外好看。
对于《神探狄仁杰》这部剧,我觉得它早期的成功得益于以下三个重要原因:
首先,是狄仁杰确实有做过刑事断案官员的记载,在《新唐书》里讲他一年在大理寺断案数万件而无冤狱。也正因为狄仁杰声名在外,又是重要政治家,在民间流传了大量有关他的故事,使得狄公断案的故事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其次,是导演、编剧钱雁秋等人对古装悬疑推理剧的大胆创新。在《神探狄仁杰》系列的衍生中,逐步增加了武侠、爱情、官场、异域等多重元素,使得观众对于那个时代更立体多样的感受,容易进入故事情节。
第三则是台词功底,钱雁秋等人写的台词古朴雅致,短小精悍而掷地有声,很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曾泰、元芳、狄公、各位反派、皇帝都拿捏得十分到位,增加了这部剧的内涵。
前面说到了《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从“神探狄仁杰1”开始走红,到第二部达到了巅峰。特别是蛇灵案中开始出现了数量更多、花样各异的卧底,使得故事迅速精彩起来,十分烧脑。但也正是从第二部开始,我们可以隐约地看到神剧的衰落。怎么说呢?我觉得核心是套路用尽与狗尾续貂。
任何一部电视剧都有套路,这毫无疑问。但对于推理剧来说频繁使用同样的套路是致命的,但从第三部户虽然机关越来越神奇、反派卧底越来越隐秘诡异,但故事却讲得不好,很多情节明显是支离破碎,被强行拼凑起来的。例如第三部里“漕渠魅影”中为了故意增加篇幅,有意仿照明清话本小说,增加了猪头人头案、客店情杀案等,但却了无新意,让人哈欠连天。
套路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了反方卧底狄公身旁,狄公早已察觉而缄默不语,元芳假意受伤或者伪装混入敌人巢穴,最后狄公在反派得意忘形之际绝地反杀。这样的固定套路重复三四回就是灾难!最终大量的观众感到屡次受到戏弄也就没心情看下去了。说到底这是一个艺术思路逐渐单一化,灵感枯涸的必然结果。
狗尾续貂说的则是推理剧本来重在氛围营造与破案分析,但如果每个案子篇幅过长,枝节过多则会冲淡推理主线的推进。我们看《神探狄仁杰3》、《神断狄仁杰》、《神探狄仁杰4》等会发现每个案子的篇幅比前两部扩充了一倍还多,但每集多废话,情节推进缓慢,明显是注水了。随着铁三角的解体与演员更换,也使得故事难以深入人心,一切终于成为狗尾续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