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经济上说的去杠杆是何意,有何作用?
杠杆,万元,银行经济上说的去杠杆是何意,有何作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西方世界经历两百多年的积累,我们经历最近四十多年的积累,社会财富已经非常庞大,生产力也高度发展。产能过剩在绝大多数领域都已经出现了。极少数领域,像如今的芯片产业,受制于过高的技术水平和疫情带来的某些影响,才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这反而是极端罕见的。
正常的状态就应该是产能过剩,而且是大量过剩。所以,为了避免长痛,我们只能选择短痛,把落后产能和过热产能主动关闭一批,引导资本和人员进入其他需求更大的领域,比如资本进入高科技领域,人员进入服务业领域。
这样,既让资本去了更有希望赚钱的领域,又让人员避免了将来某个时刻被迫失业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去杠杆的用意。
(全文完。欢迎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般而言经济上讲的去杠杆,不管是政府部门、企业部门还是个人,其底层的逻辑都是“资产负债表中有息负债过高所造成的”(关于什么是资产负债表和有息负债,我在另一个问答中有提到,感兴趣的可以点进我的主页,去问答里面看看)
这里我主要解释一下以下三个问题:
1、什么是杠杆?
2、杠杆的利弊?
3、为什么要去杠杆?
因为解释的比较深入,涉及到了部分学术理论,做好准备的话就可以往下看了~
什么是杠杆
简单来说,“杠杆”就是我们平常所熟知的负债。企业的杠杆指的就是企业负债。为什么负债要叫“杠杆”呢?这个得从企业的融资方式说起。办企业,首先得“买装备”(桌椅、电脑等资产),买东西就得有钱,那么钱从哪里来呢?一般初创企业有两种融资方式,一种是股权融资,俗称“一起做老板”,这种情况下“老板们”有钱的出钱(股本),有力的出力(劳动入股),一起做股东,挣了钱老板们一起分,亏了钱老板们一起扛。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具体怎么“享”,怎么“当”以后有时间细说。)另一种是债权融资,俗称“借钱”;今天我找银行借100元,明年的今天我挣了钱(假设挣了200元),连本金带利息还银行105元。也就是说,我一分钱没花,就获利了95元(200-105)。而这笔“负债”就是我撬动收益、让企业运转的“杠杆”。那如果亏钱了呢,那就再找其他银行借呗~(借新还旧)
那要是我经营状况太差没银行肯借怎么办?那就只能缩减各项开支了,若是真到了破产清算的程度,就只能变卖家当,让一起做老板的朋友和我(股东们)用股本还了。
在财务中,“杠杆”的高低一般用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来表示。资产负债率越高,也就意味着企业的“杠杆”相对较高。
btw,在公司金融的研究领域中有一个方向专门研究企业的融资方式(负债和股权),被称为“资本结构”,而资产负债率就是其中重要指标之一。
回归正题~既然“杠杆”这么有用,为什么要给企业“去杠杆”呢?这个得从两个“M”说起~(以下为干货时间,偏理论,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跳过直接看总结部分。)
MM理论
(Modigliani Miller Models)
首先,先介绍一下这一理论的提出者: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Modigliani)和
默顿·霍华德·米勒(Merton Howard Miller)。
“MM”理论中的两个“M”分别代表了两人名字的首字母。默顿·霍华德·米勒
Merton Howard Miller
1923.5.16-2000.6.3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Modigliani
1918.6.18-2003.12.25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出生于意大利罗马,父亲是一名儿童医生,母亲是一名社工。13岁时父亲意外去世,17岁时考入罗马大学攻读医学专业。但因晕血等症状不得不弃医从文,转入法学专业,后因参加一个经济类比赛并荣获大奖误打误撞走进了经济学的殿堂。
1953年、1954年莫迪利安尼分别发表了基于个人和总体储蓄的关于生命周期假说的论文,也因为该假说的提出,莫迪利安尼于1985年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之后莫迪利安尼进入卡耐基梅隆大学,并结识了故事的另一位主角——默顿·霍华德·米勒。
默顿·霍华德·米勒出生于美国波士顿,追随父亲脚步成为了一名哈佛大学学生。二战时期,米勒在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担任经济专家,战后他进入卡耐基梅隆大学继续从事经济研究工作。
米勒与莫迪利安尼分别于1958年和1963年合作发表了关于“无税MM理论”以及“有税MM理论”的文章。因这一理论,米勒荣获了199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首先,MM理论只有在以下前提假设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成立:
假设有点多,总结一下,大致可以分为两点:
1、公司资本结构(融资方式)的变化不会改变公司产生的自由现金流(盈利状况)。2、市场没有交易成本和交易限制。
OK,前提条件知道了,我们来看看MM理论的重要观点。
MM理论分为无税和有税两种情况。
无税的MM理论
上图为无税时,企业价值和负债率之间的关系。
无税的MM理论认为,在无公司税的条件下企业价值——企业未来收益折现到当前的价值不会随着负债比例的变化而变化。即公司价值与融资方式无关。
有税的MM理论
上图为有税时,企业价值和负债率之间的关系。
有税的MM理论认为,在有公司税的条件下企业价值随着负债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增加的部分则是利息抵税(也被称为税盾)带来的。理论上当企业全部融资为负债时,企业价值达到最大。
MM理论总结
MM理论认为 当市场上没有税收时,企业价值只和它的经营管理能力有关,和它的融资方式无关。而当市场存在税收时,企业负债越高似乎对企业越是有利。但是!但是!但是!别忘了!这一理论是有前提的,只有在上文中提到的所有前提都满足的情况下,理论才有成立的基础。
那那些前提都满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所以之后又有学者在MM理论的基础上,打破了原有前提假设,建立了更符合现实的假设。
(btw,经济学很多的创新都是在打破前人建立的理论假设基础上做出的。)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
权衡理论(Trade-off Theory)、优序融资理论( Pecking Order Theory)、代理成本理论(agency Theory)等等。
今天主要说说权衡理论~
权衡理论认为,过度的负债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成本,当盈利能力不足以偿还本息时,企业可能会削减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利的支出,比如:研发支出、更新重要的生产设备支出,甚至出售一些重要资产。而当企业破产时,也会产生大量破产成本,比如:会计师费用、律师费等。权衡理论打破了MM理论关于“零破产成本”的假设,认为企业的负债率并非越高越好,而是应该处于某个中间的位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