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冯玉祥为何要把退位后的溥仪逐出紫禁城?
紫禁城,溥仪,优待冯玉祥为何要把退位后的溥仪逐出紫禁城?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南方党人做不到的,我做到了,这一点与十二年前的滦州起义虽然时移世易,但核心动机未变,这一点是足以告慰先烈与自己平生的,历史终将记住我们这些北方的革命党人,还原我冯玉祥本人的功业。
南方党人当初想要推翻的大清朝,早已经普照民国的阳光,但苦于北洋阻梗,满清王朝 的象征——那个何其软弱可欺的小逊帝还端坐龙廷,据有半个紫禁城,如何显示革命决心?又怎样将革命进行到底?
最难做到的是向直奉皖老军阀全部宣战,用武力让他们投向革命政府的怀抱,这一点,做不到,冯玉祥的兵力尚显单薄。
最易做到的就是杀鸡骇猴,把那个象征满清皇权的小皇帝从龙椅上揪下来扔到宫外。这一点,冯玉祥做到了,威胁要向宫内轰几炮,小皇帝马上认怂了。
建造一个架构很难,破坏一个座位极易。
搞实质工作很难,做表面文章极易。
重塑信仰很难,打碎神佛极易。
君行其难,我行其易。
非如此,便莫称“革命”。
冯氏革命,把北洋时期袁世凯与清廷签订的优抚条件,成功的缩减瘦身,每年400万元岁用被调低为50万元补助;由“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改为“清室即日迁出宫禁,自由居住,民国政府负责保护”;由“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外国君主之礼相待”改为“从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专号,与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权利”;仍然承认“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
细观其变化,除去废除了一个可有可无没人搭理的尊号和把小皇帝本人赶出紫禁城,确也不存什么意外亮点。
由此可见,其“革命”缺乏后来者的底朝天式的彻底性,遗毒尤甚。
比如,容易被误以为是看中了清廷藏在宫禁之内的珠玉财宝,又比如,容易被误以为是在报复更早时张勋复辟时小皇帝的站位细节,还比如,也可能被误以为冯玉祥本人有浓重的排满情结。
仔细认真回顾起来,冯玉祥与清廷并无过节,早年的滦州起义失败也都是袁世凯从中作梗,袁世凯从清廷手中窃得了正统,冯玉祥怕是内心还要同情一下清廷的,更何况冯本人还吃了清廷多年的薪饷,当做清末新军的管带。
1924年的冯玉祥的北京政变,也被认为是新军阀露头挑战旧军阀秩序的发端,此一去,新旧更始,一系列的新军阀内部战争在冯玉祥的参与下,迭次闯入近代历史舞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居士我想说,这是溥仪活该。清室逊位后,仍然居住在紫禁城里,就没干什么好事。不说他们阴谋复辟的事情,单说他们盗卖紫禁城中的文物,就活该被赶出紫禁城。
辛亥革命爆发后,大清帝国已是摇摇欲坠,风雨飘摇。清廷紧急启用了在河南“隐居”的袁世凯,让他领兵对抗革命党,把他视为帝国最后的希望。但是,袁世凯是个大大的野心家,他也知道清朝气数已尽,现在举国上下都对爱新觉罗氏失望了,而手握重兵的袁世凯是中国最有权势之人,他的选择将决定中国的命运。袁世凯想做新国家的元首,于是他一手导演了一场“南北和议”。
最终,南方革命党同意以“优待清室”为条件换取清朝宣统皇帝溥仪自己退位。于是清朝灭亡了,民国成立了,但是宣统皇帝溥仪却继续居住在紫禁城中,保留了一个“逊清小朝廷”,也保留了封建王朝的那一套陈腐的规矩与奢华的生活。
小朝廷的开支十分庞大,比如:
内务府不仅维持了旧有的“御膳房”,而且还为溥仪增添了做西餐的“番菜膳房”,两处膳房每月的花销就高达1300元……据说每年小朝廷的总开支都不少于360万两。(吴十洲《紫禁涅槃》)
而且,就算在小朝廷经济拮据之时,他们也会大手笔地恩赏那些依然效忠于小朝廷的大臣们。比如溥仪回忆道,民国11年
内务府给我编造的那个被缩小数字的材料,不算我的吃穿用度,不算内务府各司的开销,只算内务府的“交进”和“奉旨”支出的“恩赏”等款,共计开支八十四万零五百九十七两。(溥仪《我的前半生》)
小朝廷的财政入不敷出,便开始打宫中珍宝文物的主意。
比如1922年,清室开始为溥仪筹备婚事。虽然溥仪已经毫无权力,但是该摆的谱可一点儿都不能少。不过清室已经没有能力支付庞大的婚礼费用,他们查阅清朝历代皇帝婚礼的档案,发现同治皇帝大婚的费用较少,于是决定按照同治婚礼的规模来办。不过就算如此,也需要50多万银元,这是小朝廷无力承担的。于是他们竟将紫禁城内历代皇帝珍藏的文物拿出来拍卖以及抵押。
婚礼之后,小朝廷将大批金器和古玩抵押给大陆银行,共借款80万元,抵押品中甚至包括册封皇太后、皇后的金册等物。其实这并非小朝廷第一次抵押宫中珍宝,在婚礼之前的中秋节,小朝廷就将一批金器抵押给汇丰银行,借款50万元,作为中秋节款发放给大臣们。1923年,小朝廷又向汇丰银行抵押了80件金器。这些抵押的物品,小朝廷最后无力赎回,只好估价卖给银行。
在抵押之外,小朝廷还大肆拍卖宫中珍宝,比如1922年就用公开投标的办法拍卖古董文物。他们甚至准备将奉天的《四库全书》以12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日本!万幸的是,这一消息刚一传出,立刻遭到各界谴责。比如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发布的《为清室盗卖四库全书敬告国人速起交涉启》中说:
禁城宫殿及所藏之图书古物,皆系历代相传国家公共之产,亟宜一律由我民国政府收回,筹设古物院一所,任人观览。
最终,清室的这一企图并未得逞。
不仅小朝廷公然抵押、拍卖宫中珍宝,很多大臣、太监都在疯狂地盗窃紫禁城中的财宝、文物。
溥仪回忆道,只要是有机会偷窃的人,都在放心大胆的偷取紫禁城中的财物,而且不同人有不同的偷窃方法。比如太监们溜门撬锁,悄悄地偷。官员大臣们则通过办理抵押、标卖或借出鉴赏,以及请求赏赐等借口明目张胆地偷。而溥仪完全拿这些人没辙,当他想制止的时候,反而引起了更大的麻烦。
有一天,溥仪的师傅庄士敦告诉他,在自己住的地安门街上突然新开了很多古玩铺子。这些古玩铺的老板有宫里的太监,有内务府的官员,以及官员的亲戚。于是溥仪决定清点一下宫中的古玩珍宝,以杜绝盗患。
没想到这么一来,紫禁城里的盗案反而增加了,而且偷盗者更加有恃无恐、明目张胆。比如,毓庆宫库房的门锁不知被什么人砸掉了,乾清宫的后窗户也不知道被什么人打开了,甚至溥仪自己新买的大钻石也不见了。
当他们准备清点建福宫的库存时,居然燃起了一场离奇的大火,将所有财物全都烧了个干净,再也无从查起。
上一篇:湿疹是病毒还是病菌引起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