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古代主将叛乱,其手下都跟着叛乱?
将领,士兵,叛乱为什么古代主将叛乱,其手下都跟着叛乱?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古代主将叛乱,其手下都跟着叛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船夫,士兵跟随将领叛乱也不都是历朝历代都有,后人吸取前人的教训,在宋朝以后,由将领领导的叛乱其实已经不多了,反倒是有下属或低级士兵反制将领叛乱的例子越来越多。先来回答问题。
士兵为何跟随主将叛乱?
在古代,人们的识字率普遍很低,所以物以稀为贵,民间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本来会识字会读书的人就少,这些人大都还去考进士去了。剩下去当兵的自然文盲占了大多数。
这些“大老粗”们不识字自然也就没读过书,没读过书导致很难知道儒家那套忠君爱国的思想。眼前的兄弟,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以及隔壁青楼的小娇娘几乎就是生活的全部了,你能指望这些士兵对皇帝有多少忠诚?
皇帝离底层士兵太遥远了,也太虚幻了。反倒是部队的长官,平时和士兵同吃同住同训练,来自上位者的气场,只要稍微对大头兵施以恩惠,这份人情债就能获得士兵大把大把的忠诚。比如战国初期著名将领吴起:
一次鲁国老妇见到吴起给自己儿子吮疽,便痛苦不已,问清缘由,原来当年吴起同样给她儿子的父亲吮疽,而后其父感吴起恩德,在战斗中半步未退,死于敌手!如今自己的儿子怕是也要重蹈他父亲的覆辙了。“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将领,只要振臂一呼,就有万千健儿跟随!就如安禄山般,将大唐戍边的精锐部队变成攻打长安的锋利长矛。
吸取前人教训的宋朝
正是吸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宋朝开始了一系列的防控策略。
为了防止边关将领拥兵自重,所以干脆把全国一半以上的兵力驻扎在首都。名为强干弱枝。
为了防止将领通过给士兵发粮饷收买人心,进而从中央到地方把财权牢牢把握在文官手中,这也是为什么宋高宗宁愿勒紧裤腰带给岳飞攒军饷,也不给岳飞就地筹饷的权利。
为了防止士兵效忠将领,因此采取训兵和带兵分离,将领只有在战时才可以直接指挥军队,美其名曰:“将不识兵,兵不识将。”
为了防止武官做大,从社会总基调上开始重文轻武,武官天然比文臣地位低,所以在文学作品中会发现,三四品的武官经常被六七品的文臣指挥。
一系列的措施的效果自认是不错的,自宋朝以来武官都没闹出什么幺蛾子,但成也风云败也风云,你很难指望这样的防御措施下军队战斗力还能留下多少,因而才有了靖康之难的悲剧,令人唏嘘!
上一篇:都说阿尔山的秋天很美,那阿尔山的秋天当地是是怎样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