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孔子认为可以使人温柔敦厚的儒家经书是哪一部?
孔子,诗经,温柔敦厚孔子认为可以使人温柔敦厚的儒家经书是哪一部?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孔子认为可以使人温柔敦厚的儒家经书是哪一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经》。
这个说法出自《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经解》篇,顾名思义,就是对经典(诗、书、乐、易、礼、春秋等六经)的解释,对其本质和特点的概括总结。孔子认为,《诗经》可以培养人温柔敦厚的品性,但其偏失是使人变得愚笨。如果说,一个人品性温柔敦厚而不失为愚,那才是深得《诗经》之教。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各篇的作者绝大部分现已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体裁。《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思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诸如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人都经常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作为说理论证的根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经》。
温柔敦厚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传统诗教﹐它的提出﹐最早见於《礼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於诗者也。”这是汉代儒家对孔子文艺思想的一种概括。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对此解释说:“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这是就诗歌讽谏的特点来说的﹐体现了对作者写作态度的要求。同时﹐《礼记正义》又说:“此一经以《诗》化民﹐虽用敦厚﹐能以义节之。欲使民虽敦厚不至於愚﹐则是在上深达於《诗》之义理﹐能以《诗》教民也。”这是就诗歌的社会作用来说的﹐既需要运用温柔敦厚的原则﹐同时也必须以礼义进行规范。
这里边的《诗》就是《诗经》。
《诗》
《诗》又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现存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各篇的创作年代,大部分已不可确知。根据部分诗篇考查,最早的约作成于西周初年,最晚的约作成于春秋中期。全书是经过五、六百年时间的积累、并经过搜集者的加工和润色而成的。
《诗经》来源有二,一是王室派“行人”到民间“采诗”,二是公卿大夫给周天子的“献诗”。但无论哪种诗歌,最后统一由周王室设在家庙的“守藏室”(即国家图书馆)删定。春秋时期,诸侯宴飨、会盟,莫不赋诗,可见《诗》已普遍流传。
《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这就是说孔子删编《诗经》。但是,这个说法遭到了后世很多学者的质疑。如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都不太认同。《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岁。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但,《论语》里面却有一则,能说明孔子和诗经是有关系的。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子罕9·15)
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开始正乐,使《雅》归《雅》,《颂》归《颂》,各得其所。”
孔子自卫反鲁是在鲁哀公十一年冬,那时候开始为《诗》正乐。杨伯峻先生在他的《论语译注》上解释:“‘雅’和‘颂’一方面是《诗经》内容分类的类名,一方面也是乐曲分类的类名。篇章内容的分类,可以由今日的《诗经》考见;乐曲的分类,因为古乐早已失传,便无可考证了。孔子的正雅颂,究竟是正其篇章呢?还是正其乐曲呢?或者两者都正呢?《史记·孔子世家》和《汉书·礼乐志》则以为主要的是正其篇章,因为我们已经得不到别的材料,只得依从此说。孔子只“正乐”,调整《诗经》篇章的次序,太史公在孔子世家中因而说孔子曾把三千余篇的古诗删为三百余篇,是不可信的。”现在我们看到,孔子删没删过《诗经》不好说,但一定为《诗经》正过乐。
孔子很重视《诗》的教育,他认为《诗》的内容和思想都是纯净的、无邪的,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嘛。所以,就连《关雎》这样的情歌,孔子认为也是人性纯真的自然宣泄。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3·20)
孔子说:“《关雎》,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孔子这么赞扬它让很多人看不明白。因为这篇是男子思念女子的。通篇似乎并没有悲哀的情调,怎么会有“哀而不伤”的评价呢?后人对此做了解释,刘台拱在他的《论语骈枝》上说:“诗有《关雎》,乐亦有《关雎》,此章据乐言之。古之乐章皆三篇为一。……乐而不淫者,《关雎》、《葛覃》也;哀而不伤者,卷耳也。”他的意思,孔子说的不是《诗》上的《关雎》,而是《乐》里的《关雎》。在哪里就有哀了。不过,我还是觉得李零先生在他的《丧家狗》里做的解释比较恰当,他说:“大概乐是乐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哀是哀在‘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其实整篇孔子是要表达,乐哀都要以礼节之,要适度,不要过。“乐”过了就是“淫”,“哀”过了就是“伤”。
上一篇:多肉什么时候买才最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