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教育家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上课用的什么教科书?
孔子,论语,周礼教育家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上课用的什么教科书?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教育家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上课用的什么教科书?
孔子不可能没有教材上课吧?如果有,那么他用的是什么教科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上课没有教科书。
不要说孔子上课,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在一些新建大学新建院系的课堂上,没有教材的课堂也经常出现。
很多新兴的学科,都有一个发展壮大的过程,开始没教材,后来老师的经验积累丰富,总结概括,才成了教材。
古往今来的教育都是这样发展壮大而成。譬如孔子、孟子、庄子等。
《论语》,实际上是孔丘与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联合编撰而成。
《孟子》一书,是孟轲与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联合编撰而成。
《庄子》也一样,是庄周与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联合编撰而成。
作为古代的师塾教育,其教科书都是几代人心血的结晶,并非一蹴而就。因此,有关孔子上课教科书的问题,只能说,他教学的经验还在发展累积之中,并未能形成教科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用什么教科书呢?
想知道这件事,先要了解孔老师都教授哪些课程。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
这样看,是四门功课。
但说到“贤人七十二”,《孔子世家》又说:“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六艺”,这就是六门功课了。
何为“六艺”,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指“诗、书、礼、乐、易、春秋”,亦称“六学”,汉以后称为儒学“六经”。第二种,指“礼、乐、射、御、书、数”,《周礼.地官.保氏》有载。
孔老师教的,肯定以第一种为主,不然不会有后来“六经”一说。可是,也不能说不教第二种,“礼、乐”包含于前一种之中,剩下的“射、御、书、数”,也是那个时候贵族进学校必学之科目。
知道了孔子办学的课程安排,讲课用什么教材也就很容易搞清楚了。
“诗”。
是为《诗》,后世叫《诗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之名。’”(《论语.阳货》)
这很可能是孔老师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他说,孩子们,我们何以要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和人间的盛衰得失,可以让人懂得融入社会,可以知道去刺讽不良。近可懂得侍奉父母,远可学会报效君主。还可以获得多认识鸟兽草木一类的知识。
后人说,当时的“诗”,有三千多首,孔子删减为三百0五首。
孔子删诗,这件事可能性不大。但是他挑选出上述数目作为“教材”,是极可能的。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这是孔子编纂《诗》的教材之遴选标准。
幸亏孔子此举,才有《诗经》流传至今。
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一批楚简,从中整理出一部书,学者们先命名为《孔子论诗》,后又简略为《诗论》。极可能,这就是孔老师当年讲授《诗》的“教案”或称“讲义”。
“书”。
就是《尚书》。
孔老师肯定是给学生讲授《尚书》的。《论语.尧曰》可以为证,其篇第一段话,就引用了《尚书.尧典》的原话,而且讲了《商书》《周书》的梗概要点。
还可为证的是,汉初,《尚书》传承有两条线索——一是秦博士伏生,其为儒学后人,口授了《尚书》,弟子以汉隶记之,史称“今文《尚书》”。一是鲁共王坏孔壁,出“古文《尚书》”。
于是,就此形成了“今文”“古文”两大经学学派。
但这两派,皆出于儒学。
“今文《尚书》”共二十八篇,“古文《尚书》”亦为二十八篇。
史上亦有孔子删《尚书》之说。实际上,当同“诗三百首”一个道理——孔子调减了古传之《书》中的若干内容,用以教授学生。
秦皇焚书之后,若无此两条线索,后世至今,大概人们最多只能知道春秋之前,还有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叫《书》了。
《尚书》,是汉以后才有的名称。
“礼”。
亦称“周礼”,指主要形成于西周的“礼制”。
《论语》中,多有孔子习礼、教授弟子学礼的记载。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述而》)
孔老师读和讲《诗》,念及教《书》,包括习周礼的时候,都用纯正的“普通话”。
可惜,孔子讲“礼”的很多内容,未能流传下来。
有一部《仪礼》,当为孔子传授“周礼”之一部分。
西汉初,又有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记”,就是“学习笔记”。这里两部书中,记述了若干“周礼”的仪式和所秉承的思想,与《仪礼》可相验证。
还有一部《周礼》,记载的,实际是西周的“官制”,因此,亦名《周官》。此书,当亦为孔子讲授“礼”之局部。
“乐”。
“乐”,既是“诗”的曲谱和舞曲,又是上古音乐理论,还是“周礼”中的重要内容。
孔子酷爱音乐,除去当日有葬礼,孔子天天都要唱歌。他还专门四处向懂音乐的人学习。
《论语.述而》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老师在齐国聆听了据称是舜时的古《韶》乐,乐得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味道。他说:想不到《韶》乐之美达到这样令人痴迷的地步。
《论语.八佾》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这是成语“尽善尽美”的渊薮。《武》,是周武王伐纣之“乐舞”。
《史记.乐书》应该是儒学对“乐”之理论的概括。遗憾的是,此篇,是汉武至汉宣时亡失后,由他人如褚少孙等所补。若为史迁原篇,应该更为精彩。
“易”。
即《周易》或曰《易经》。
《论语》说,孔子五十而学《易》。
《史记》称,孔子为《易》作《十翼》,并云: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