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三国中曹操的“望梅止渴”发生在今天的宜兴市吗?
望梅止渴,宜兴,梅子三国中曹操的“望梅止渴”发生在今天的宜兴市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曹操率大军征战时缺水缺粮,人困马乏,兵士无水口渴难耐,曹操心生一计,遥指前方道“前面一片梅林长势正好,兵士一听,顿觉口中生津而不渴,当时这个典故是发生在如今富产梅子的江苏省宜兴市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故事应发生在河南省境内,张绣镇宛城即今天南阳市,所以应在许昌至南阳一带,不可能在江苏省宜兴,那是孙吴地盘。还有应在比较缺水的地方,应该是河南境内而非宜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三国中曹操的望梅止渴,应该不会发生在今天的宜兴。
“望梅止渴”这个典故,最早出处是《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记录从东汉末年到东晋的一些人物故事,不能完全当历史看。这个记载是这样的:
“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这个记载就算是真的,它也只是说曹操打仗途中发生了望梅止渴的故事,并没有说具体的战役地点在哪里。然而不管在哪里,按常理来说,都应该是曹操本人曾经征战过的地点。而众所周知,曹操自从起兵攻打黄巾开始,征战三十余年,他打仗的地点基本上都是在北方,而没有到过长江以南。宜兴所属的扬州南部,当时是属于东吴的地盘。这么算来,曹操望梅止渴的地点,当然不可能发生在宜兴了。
当然,这种可能性也不能绝对排除。据史书记载,曹操在讨伐董卓兵败之后,曾经到扬州地区去招募士兵: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四千馀人。还到龙亢,士卒多叛。
丹阳地区,已经和今天宜兴很接近了。那么,如果说曹操在这个招募士兵的过程中,于宜兴一带发生了“望梅止渴”的事件,也不能说就完全不可能。只不过,终究是小概率事件罢了。且宜兴位于江南,本身水源丰富,大约也很难有“望梅止渴”的必要性。
至于《三国演义》中,21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对于望梅止渴的发生地点,更是有明确讲述: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可见,《演义》设定望梅止渴发生在征讨张绣途中。曹操从许昌(河南省中部)南下讨伐宛城(河南省西南)的张绣,肯定是不可能跑到江苏省南部的宜兴去的,差几百里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感谢邀请。
为了尊重每个人的解释权,小弟只摆出一些观点,简单加之自己的思考为大家呈现,不做深入探讨。
另外,小弟只参考裴松之注解的《三国志》,《后汉书》,《世说新语》和《含山县志》。其他暂不考虑。
回归题目,在裴松之注解的《三国志》中并未提及望梅止渴,望梅止渴的典故应该出自《世说新语 假橘》。
一:有的学者认为这次军事行动目标为宛城。
但是此事的真实性有待商榷,我们不妨翻看《三国志》寻找曹操亲征宛城的时间地点。
1:建安二年正月曹操曾亲征宛城,张绣诈降导致典韦,曹昂,曹安民等阵亡。(从许昌出)
2:建安二年十一月,曹操南征刘表部将,途径宛城。(从许昌出)
对于宛城只有这两次目标明确的记载。众所周知,梅子生长在亚热带地区,有证据表明古代黄河南岸就有梅子,所以曹操进攻的路上有可能生长梅子。
不过,曹操两次军事行动的日期分别为二月和十一月,并不符合梅子的成熟期。熟悉三国的朋友们知道,这两场战斗从出兵到班师各自不超过两个月。所以应该排除目标为南阳的观点,甚至望梅止渴的真实性。
二:根据《含山县志》记载,望梅止渴发生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此地属于南方,那回到《三国志》曹操有哪次南征且离马鞍山最近且符合史实呢?
那就只能是曹操亲征的濡须口战役。濡须口和含山县距离只有60公里,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过,曹操是建安十八年正月进攻的濡须口,并且四月已经回到了邺城,所以《含山县志》与客观规律不符合。因此应排除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甚至是望梅止渴的真实性。
另外赤壁之战也是十二月,所以不太可能是江陵之战左右。
结合第一点和第二点,不应该是曹操在攻打宛城和濡须口或赤壁之战战役的过程中。网络上有些分析就不成立了。
三:有的学者认为是进攻黄巾贼的路上,翻看《三国志》得知曹操只有一次进攻黄巾军的记载应该在光和之后,地点在颍川。根据《后汉书》的灵帝纪来看朝廷对颍川的军事行动为三月中旬,梅子也不大可能成熟。
至此网络上这三个“主流”观点都不太站得住脚。
四:《世说新语》被我们通常理解为笔记小说,虽然此书注重考案史实,不过信息来源以逸闻轶事为主,所以很多事情有所争议。
小弟才疏学浅,只能想到这些了,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作用,另外欢迎多多用史实批评。
喜欢三国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只聊三国
希望爱三国正史的您和我多多交流,不吝赐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