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教育中一味的给孩子让步可行吗,教育到底是什么?
孩子,她的,自己的教育中一味的给孩子让步可行吗,教育到底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教育中一味的给孩子让步可行吗,教育到底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中一味地给孩子让步可行吗?答案是不可行。钱文忠教授说过:一味以爱的名义为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教育中一定有痛苦的成分。
教育是最真实的事情,老师也不应该去揣摩家长、孩子的心思,不停地对孩子让步、对家长让步。我们应该赋予校长、老师更大的权力、更高的荣誉、更好的待遇,但是也应该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
现在我们讲快乐教育,讲我们的童年很快乐。可是,我们的童年快乐吗?回忆一般都是虚幻的、快乐的,“好了伤疤忘了疼”。只要上过大学的,谁不是一路考试拼上来的?教育中,一定要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
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
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励,这没有错,那么惩戒呢?如果孩子骂不得、说不得,他们可能一点挫折也接受不了。
大家可以看看英国的好学校规矩严到了什么地步。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大意是“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另外,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后面的墙上,经常会悬挂着一把戒尺。据说,孩子表现不好,按规定打三下,只许打手心,不许打手背,必须两个老师在场的时候才允许执行。我觉得教育不能再一味让步,我们对孩子要真的负责任。我们要有一种忧患意识,对孩子要适当严格。
现在的孩子,犯错成本太低
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接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
现在,孩子进一步,社会让一步;孩子进一步,老师让一步;孩子进一步,家长让一步。家长心疼孩子,老师也心疼孩子。这样怎么能行?更何况,现在的教育面临着另一个冲突,就是不能按照一般的教育学理论去实践。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残酷的,要准备早受到委屈,早得到锻炼。作为家长,如果我的孩子犯错了,校长、老师惩戒我的孩子,我会感谢老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鼓励、引导和否定、处罚来使受教育者向教育者所指明的方向发展变化。一味给孩子做无原则的让步,这不符合教育的定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小机器人的邀请,由我这位教书匠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为人父母,为人师,我们先可以来思考最后一个问题——教育到底是什么?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在我看来,我很认同《养育女孩》的作者史蒂夫提到的观点,这一观点也让我很感动。
“你能看到你给她的童年与如今她拥有的力量和品质之间的关联,你感到骄傲并且非常满意。当你离开,一个优秀的女人会继续生活,她还将把你教给她的一切传给她的后代。”
再来看第一个问题——一味的给孩子让步可行吗?
“让步”本就不是目的,有时其实可以成为一种教育手段。毕竟人无完人,即便为人父母、为人师,也不敢保证自己做的一定就是对的。就拿我的一个教学案例来说吧。
女孩今年二年级,之前因为父母亲工作的缘故在美国生活。刚回国不久,就来到了我们的教育机构学习母语阅读。我们的每门课程之后都相应地有设置一个书面小作业,若无特殊情况,学生需当堂完成。女孩刚来那会还是一年级,是刚回国的时候,那时她的课堂活跃性和积极性都非常高,而且她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都非常优秀,可以算是我的“得意弟子”之一了。可是经过了一个暑假回来,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的时候总是走神,有时甚至会闷闷不乐。后来有几次写作业的时候,只写了一行就“交卷”了。
这肯定是不对劲的。我问这个孩子:“你是不是最近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呢?”
她不说话。过了一会,像是回答我的问题又像是自言自语道:“我好累啊……”
我说:“那我们跟妈妈说一下,要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先停课一段时间,等你调整状态再过来上课好不好?”
“不行!”她立马否决了我,“这样我会把妈妈气死的。”
我听了之后,十分心疼这个孩子。
她妈妈是幼儿园院长,也是一位事业有成的非常优雅的女士。我跟她交流过这个女孩的问题。但是我也没信心,她会不会认真思考我说的话呢?
下星期来时,我看这个孩子一蹦一跳地走进了教室,又恢复了一年级时期她的状态。事后,她妈妈跟我说,回去之后她也不断地跟孩子再做交流,今天早上来之前还特意跟孩子确认了一遍,如果状态还是这样的话就干脆不要来上课了,毕竟妈妈希望她的孩子快乐。女孩后来终于说出了她“叛逆”的原因——因为写字对于她来说真的很困难。
这位母亲最后也做了让步妥协。我建议她,可以先让孩子说出来,我替她写下来,再慢慢过渡到她自己写。这位母亲也同意了,并且也说:没关系,让孩子慢慢来。
此时,这位母亲表面上看起来是“让步”,实际上则是为了孩子能够减负、更好更快乐地成长,用属于她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胚胎。
但俗话说,过犹不及。凡事都得讲究个“度”。给孩子“让步”是可取的,要求我们要非常明确我们的目的。但“一味让步”就不太可取了,这不仅会让孩子,甚至也会让家长或老师不清楚自己的目的究竟为何,本来怀揣着教育孩子的心,结果却本末倒置,越走越偏。
比如说,如果这个女孩过了一段时间,还是坚持让老师完全代笔,那这就不太可取了。毕竟既然选择了回国,那就要跟着国家教育的规矩走,总不能以后在考试中还让老师帮着代笔吧?所以,代笔的同时,教育者要做的其实是鼓励女孩,让她去做,并且能“做到”,在“做到”的基础上做得更好,如此,一旦她享受到书写带给她的成就感,她就不再惧怕这件事情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