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红楼梦》值得一读再读?
红楼梦,宝玉,的是为什么《红楼梦》值得一读再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值得一读再读的理由实在太多,就我而言,是她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文学本是语言艺术,语言艺术的高低往往决定一部作品的审美价值所在,而当代再好的小说,在语言艺术上与红楼相比,都等而下之,轰动于一时,甚至获最高奖,但总是不耐读,不值得再读,原因就在语言艺术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只是讲了一个吸引人的故事而已。而就故事性而言,红楼金瓶真不是其强项,而这一点,恰恰表明,这两部小说既经典又现代,与当代世界小说理念也相吻合。红楼梦,每个字都可读,都可当诗去品赏!这样的小说,常读常新,一读再读,读了就是学问。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的第一本《红楼梦》是上中学时买的,岳麓出版社的版本,到现在快20年了,翻了很多遍。因为书太厚,中间外出求学和工作时都没带上,后来就又买了一本放在手边,想看的时候偶尔翻一翻。
为什么我这么喜欢读红楼梦呢?
上学的时候能够读到的书有限,也没有很多零花钱买书,家里的书基本都会反复看。
尤其是如果一本书写的很精彩,我可能会反复读很多遍,甚至摘抄到本子上。那时候信息不像现在这样泛滥,也没有手机,文字是很矜贵的。当时姥爷家有很多旧报纸,我每次去的时候连马上要拿去糊墙的报纸都不会错过,读完之后才让姥爷用。那时候基本上一本书更是要细读、精读,不像现在可能很多人看一本书就一下午,翻一翻就算读完了。当时反复读的书有《红楼梦》,还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有喜欢的一些杂志,比如说《科幻世界》、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等。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老师上课时推荐过,相当于背书做得很好。
小时候家长虽然不太管读什么书,但如果总看闲书,家长还是会说的,但是《红楼梦》家长是很放心的让我去读的。自己初读时可能看不出来哪好,但是架不住所有人都说它好,那自然也想多读读,想研究出来它到底哪好。
这一研究就是十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从红楼梦中能看出越来越多的东西。初时只是看故事情节,后来开始研究人物关系,再后来看风土人情的描述,总有惊喜。
红楼梦里面的人物形象个个生动,跃然纸上。
不管是金陵十二钗,还是宝玉,还是书里面的任何一个形象,曹公都描写得非常立体。跟现在有些电视上或者是网文小说中,那些塑造得又不生动立体又很苍白无力的人物比较的话,红楼梦里的人物塑造真的是太精彩了,仿佛就是我们身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探春、王熙凤……随便拿出一个人来,都能讲上半天。有时候看红楼梦,是按书的顺序,有时候却是按人物线索,特意去找某个人出现过的地方,通过他们被描述出来的部分猜测他们没被描述出来的生活中都发生了什么。
红楼梦相当于是一本时代的大百科全书。
看这本书你不只是看这些人物的命运,你还能看到当时社会的情况。比如说当时的政治环境,当时的生活习惯,当时的建筑风格,还有各种饮食、穿着,包括吃穿用度都描写地非常详实。
而且现在去翻红楼梦,仍然可以看到很多生活和职场上的智慧,比如说王熙凤的为人处世之道,探春管家等,都可以用现代的眼光再去分析,每次都深有启发。
红楼梦的不完整性,是一种残缺美,颇具吸引力
而且红楼梦比较遗憾的是,作者曹雪芹并没有写完。前80回是曹雪芹所著,后40回,据说是高鹗续写。
我们在读前80回和后40回的时候,会发现有一些情节的安排并不是曹雪芹的本意,可能是被高鹗理解错误了。这样读起来就会觉得有点惋惜,而且会很好奇如果是曹雪芹来写,他会怎样设计后面的情节发展。
当初刚读了红楼梦一两遍之后,我个人曾经有过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如果自己将来才学,能到一个高度的话,自己来续写这后40回。也就是当时人小胆大,过了这么多年,现在看看,估计自己是写不出来了。
但是每次读的时候,也会同试着从前80回埋下的伏笔去推测,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乐趣。
总而言之,红楼梦是一本能时刻给人惊喜的书,无论在何时,只要翻开它,随便翻开哪一页都能马上看进去,并且发现一些之前没发现的细节,都有新的收获。我想,这就是红楼梦吸引我们一读再读的魅力吧。
欢迎关注「环球万花筒」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转发、评论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有故事的兜兜,专注文化领域,分享我知道的,寻求学习你知道的。
《红楼梦》我从七岁到如今已经读过十余遍,从最初没书可看,迫不得已的囫囵吞枣,读字读半边,连猜带蒙,直到后来厌恶黛玉的做作,宝玉的多情草草翻阅,及至后来每每厌倦交际,懈怠人生时都下意识捧起来逐字逐句的细品……
每一次阅读,都有些许感悟;每一次翻阅,都有不同体会,如果说字典的每次翻查是为了解决我知识的匮乏,《红楼梦》带给我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透析。
我不太清楚别人是为什么喜欢《红楼梦》的,作为一本古典小说,它的言辞难免晦涩,它的内容也难免脱离现实。可是我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捧起这本厚重的书籍,吸引我看下去的是开篇那块石头。
幼时的我执着于在大段大段尚且认不全的文字中找寻那块石头的踪迹,可是直到看完,也没看懂,那石头,到底是托生成了宝玉,还是跟着宝玉过了一生。
这份好奇让我在识得了许多字之后再次捧起它,可是这次我看到的却是黛玉的娇柔做作、矜持自怜以及宝玉的多情却不自律。正当青春年少的叛逆,尽管耐着性子看完整本,我依然毫不掩盖自己对这本书的厌恶——就算是写爱情,不也该歌颂一心一意的两情相守?真不知道这你侬我侬的劳燕分飞为什么会流传千古还被人追捧。
上一篇:我一个弟弟,三十多了,前年离婚,己经借我八千元了,借了信用卡四万,做为大哥怎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