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红楼梦》值得一读再读?
红楼梦,宝玉,的是为什么《红楼梦》值得一读再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国有两本书被后人列为专门学科来研究,分别是《易经》和《红楼梦》。红楼梦自问世以来被广大读者所痴迷和喜爱,红楼梦被当做政治历史来读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真知灼见!他老人家甚至要求我们不读红楼梦只能算半个中国人,可见红楼梦这部书的分量有多么重要。
红楼梦虽然是小说,可里面所表达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小说所涵盖的范畴,他所涉及学科是多方面的:诗词,歌赋,政治,历史,园林,建筑,中医,中药,等等。
所以一部红楼梦让无数专家学者,及普通红楼爱好者如痴如醉,趋之若鹜的去挖掘去探秘去涵泳。而且乐此不疲,这就是这部伟大作品的魅力所在。
有人说红楼梦是密码本,有人说红楼梦是谜语书。总之曹雪芹以一部红楼梦写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想这是这部小说带给普通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红楼梦》在不同年龄读来给人的感受太不一样,无论何时翻看这本书,都能找到吸引人或者能引起共鸣的地方。
说说我个人的读《红楼梦》的几个阶段:
第一次翻开《红楼梦》大约11岁。那个时候电视上还常播放87版《红楼梦》,家长有不允许经常看电视,断断续续跟着妈妈看了几集,实在很喜欢这个故事,电视没法看连贯,就看书,我就把家里的《红楼梦》拿出来看,结果发现看不懂,我就专挑讲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地方读,因为这三个人的故事我在看的时候很快的可以把小说情节和电视剧情节链接起来,很喜欢。其他的真的只是翻翻。
剧照
后来断断续续从不同途径加深了对《红楼梦》的了解,中学时逛书店翻到了《脂砚斋评红楼梦》,才知道原来《红楼梦》中暗藏那么多玄机,从开始的神话故事到第五回的“游太虚幻境”,处处都暗示着人物的命运。
带着敬仰之心再读《红楼梦》,这个时候基本读完整本书,但是还是很多地方一知半解。十五六岁正是多愁善感的年龄,那个时候很关注《红楼梦》里面的诗词,尤其喜欢林黛玉的,对于薛宝钗那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野心很不屑。
记得当时我还买了《红楼梦》歌曲的专辑,反复的听,一个人在房间里听林黛玉的《葬花吟》还泪流满面,现在想想真矫情!不过,现在还能背出《葬花吟》,还得感谢那个时候的多愁善感。
剧照
现在看《红楼梦》,不会按顺序从头到尾去看了,对于里面三人的爱情纠葛也已经不关注了,更多会留意如下两点:
第一:去看人物命运背后那些看不见的推力。
例如妙玉的孤傲高洁与她优越的环境和现在的处境是有关的;宝钗的圆滑与世故与父亲去世、薛姨妈的懦弱与薛蟠的不成器有关,她有她必须承担的责任;晴雯不受王夫人待见主要是她长得漂亮还没有“丫环性子”,聪慧灵巧、敢爱敢恨、什么都忍着性子来,不好掌控,这样的女孩在宝玉身边是个隐患……
第二:去看《红楼梦》中暗藏的处世之道。
例如贾母和刘姥姥,都是高手。两个人在世上都活得久,经历很广,有见识,又善良。
还记得贾母和刘姥姥第一次见面,两个人其实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根本不好攀关系,刘姥姥多聪明,一上去就行礼:“请老寿星安\",很吉祥的叫法,而贾母呢,直接问道:“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很亲切的叫法,两个老人一下子就亲密起来。
大观园中相处还有很多,她们举手投足中都流露出智慧,那种在不同命运下形成的德性与智慧,让人心生佩服。
来自网络
上一篇:我一个弟弟,三十多了,前年离婚,己经借我八千元了,借了信用卡四万,做为大哥怎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