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石门颂》的艺术特点是什么?怎样学习?
石门,隶书,摩崖《石门颂》的艺术特点是什么?怎样学习?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石门颂》的艺术特点是什么?怎样学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百年来习汉碑者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也。″一一清.张祖翼。
《石门颂》是著名东汉摩崖刻石。歌颂了东汉顺帝时的司隶校尉、犍为、杨孟文"数上奏请″修复褒斜道的事迹。有"隶中之草″之誉。用笔奔放伸展,圆笔居多,笔画瘦硬,粗细均勻。像篆书线条一样,注重中段厚实的表现。圆劲流畅,像熔金流淌。折法有方有圆,还有的折画断开不相连,字形叁差错落,不拘一格,古朴豪放。
有的字结构多有异趣,如"命″、"升″、“诵″等字竖画很长。像竹木简犊的写法。
清末民国书法家康有为评:"餐霞冲采绝人烟,古今谯可称书仙?石门崖下遗摩碣,跨鹤骖鸾欲上天。″
(以上图片为石门颂拓本)
(石门颂原石)
下图是书法家龚望先生临的《石门颂》,他曾遍临汉碑,尤好《石门颂》。创新于法度之内,字形四周伸展,疏密有致,用笔生涩迟拙。苍茫浑厚。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习钢笔隶书的最佳典范——《石门颂》临习指要汉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数量之大,风格之多,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每通碑皆有每通碑之风格面目,“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学习钢笔隶书究竟以哪一种汉碑为范本?有人主张先学遒丽平正的《乙瑛碑》,有人却先学朴拙方俊的《张迁碑》,又有人喜欢习飘扬雅逸的《曹全碑》,各有道理。其实,通通汉碑都精彩,要我说,从钢笔书法的工具和特点出发,以瘦劲奇放的《石门颂》为隶书入门的最佳典范为好。因为《石门颂》用笔细劲,结字多变,平正中又具变化,以骨气和韵味兼长,适合用钢笔来表现。
一、《石门颂》总体风格简析
《石门颂》为东汉刻石中的一支奇葩,它自然、奔放、朴拙、雄强、清新。为汉碑中之神品,历来为书法金石家所赞赏,被称为“隶中之草”。罗复堪诗云:“高超奇逸石门颂,胆怯何由敢问津,合与孟初称草隶,苦心力学莫因
循。”杨守敬称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石门颂》集各种书体之优点,有篆书的笔法,隶书的结体,行书的意态,草书的趣味。学写《石门颂》,既要把握其用笔中锋,纤细而有力度,平正朴拙之风格,更不可乎视其平中
寓奇,变化夸张之特点,要由平入奇、由巧渐拙,努力寻求其开阔纵放,飘逸新奇,健劲姿肆的不凡境界。
二、《石门颂》用笔分析
《石门颂》在崖壁上书写镌刻,形成了奇特的遒古婉蜒的笔法,这是大自然所赋予的美。它虽为摩崖碑刻,却较少森严肃穆的庙堂气象,而多了些迭宕野逸的山林之趣。其用笔多沉厚,圆入圆出,多用中锋,含而不露,颇类秦篆,圆劲而纵放,飘逸而多恣。《石门颂》多系一分笔书成,善用锋尖,提笔运行,因而笔画极为细劲,但由于善于藏头护尾,却不显单薄,颇有沉厚之意。
用钢笔临写《石门颂》,用笔取其细劲易,得其沉厚难,要善于藏锋回笔,注意轻重提按的处理。要写得有金石趣味,则可加入少许颤笔。如下图所示:
三、《石门颂》结字分析
《石门颂》结字的特点在稳衡中极尽变化之能事,以“险”取胜。因字立形,或取横宽之势,或显纵长之姿,率意天真,妙趣天成。内敛外放,险中取平,正中寓斜,欹中取平,变化多端,耐人寻味。叉通这笔画的挪移和增减,使
字形更加美妙奇特,令人耳目一新。有的竖画垂下特长,如汉简之率意而为,夸张大胆,令人叹绝。用钢笔临此碑,要注意其结字之丰富多变,或横或纵,或收或放,要因字成形,取其自然之美,先求形准力至尖端,中宫收紧,四面如意。如下图所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 谈谈我的理解,提出临习建议,并附临摹习作请教。
——《石门颂》沉涩韧健,奇纵飞扬。此摩崖隶书素有“隶中草书”之称。运笔遒劲,饶有篆意,古厚含蓄而富有韧性。
——继承了古隶的率意性与篆书的简约性用笔,以中锋圆笔为主,并把方笔与圆笔巧妙融合。笔画粗细区别不大又有微妙变化。少有燕尾而具飞扬伸展之势。
——挥洒自如,毫无拘束,不做修琢,有自然豪放意趣。
——结体开张奔放,疏松散朗,飘逸有致。
——章法错落,字随石势,纵横开阖,意趣横生。
——《石门颂》历来得到很高评价:“是刻挺劲有姿致。”(王昶《金石萃编》)“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杨守敬《平碑记》)张祖翼跋《石门颂》曰:“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
——临习建议: 沉涩迟重之笔绝不能以“颤笔”为之。须体味蔡邕、徐谦所谓取“涩”之“争力”——与阻拒之力、笔画运行方向两旁的“牵引之力”的相争之力。用笔“紧驶战行”,“依定向而进”,战胜阻力、牵引力,则“涩”意自生,蜿蜒的曲致自然呈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刻石,内容为汉中太守王升表彰杨孟文等开凿石门通道的功绩,文辞为王升撰写。此石原刻于陕西汉中石门内壁西侧的摩崖上,碑额和正文均为隶书。整块摩崖高261cm,宽205cm,题额高54cm。正文22行,共655个字。现藏于汉中博物馆。
上一篇:考研院校咨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