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叫做优秀的互联网运营?
用户,产品,你的怎样叫做优秀的互联网运营?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都不简单。比如各位运营同学你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最近一个月做的工作,哪些工作是对这个目的有明确“数据结果”的,哪些工作是没有的。如果没有数据结果的工作比例太多,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了。而这一条,再拆,可以拆成以下四个核心环节。
市场投放,渠道拓展,商务合作,内容编辑,社会化媒体策划活动等等,花钱不花钱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自己费尽心思一个礼拜搞个东西有时候还真不如花钱雇专业的人搞。3
在我看来,初级运营和高级运营并没有严格的分水岭。在某种程度上说,如果你在以上这四个环节,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的一个子项目(例如微博运营专员,微信运营专员,内容编辑,社区活动策划等等),那可以被定义为初级运营。
往往初级运营是在2-3-4之中的,1你只需要理解贯彻就行了,还没到参与决策的地步。这时候你是一个执行者,踏踏实实做就是了。说实话,这阶段,你的工作以天为单位计算,可替代性非常强。
而当你做的越来越好,对你所在的环节理解的越来越深刻,并且开始逐渐把自己的能力范围覆盖到整个环节时候,你已经算是一个中级运营了。你可能不关心市场投放,只关心留存,甚至不关心留存,只关心重复购买/粘性用户UGC。说白了就是你在整个产品的业务链条中,作为某个环节的manager,已经形成了某一种不能被绕过去的关卡,这也是你的价值所在。这时候开始以周作为计算单位来考量你的工作效果。然后当你做着做着,能力越来越大,视野越来越大,你开始琢磨怎么向上下游进发。
你已经开始考虑拉来的流量能否留下来,主动开始配合社区运营人员做一些活动,或者你是社区运营经理,你策划了一个社区内的UGC活动,然后主动协调市场人员去把这些精彩的UGC传播到外圈,你在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能力范围,而到了这个阶段,你就已经向高级运营进阶了,视野更大,资源更多,需要布的局开始以月甚至更长时间为单位去计算,你的任何一个决策会影响之后相当长时间内的运营状况,风险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是拉新,2是留存,如果你从1突破到2,或者从2突破到1,并且都做的很好,可以开始控场,根据产品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来关注不同阶段整个运营环节里最应该先从哪里突破,用全盘考虑去合理地配比资源,无论是金钱还是人力,都在你眼里是可以调配的资源,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以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线去考虑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初步具备一个运营总监的能力了,再下一步就是COO了。有的公司coo还要考虑投资人关系,PR,各路vender的调配,大型的商务合作,不过这些就已经跨入公司而不仅仅是产品层面上的运营了。
而这一层也是最难突破的,瓶颈在于如果你之前一直都是在“拉新“”留旧“其中一个领域中深耕的话,你深耕的越久,做的越深,你越难以跳出来去理解另一个领域。因为这里面的价值观和思考的方式是完全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用户完全不一样,你花了N长时间,理解了陌生用户是怎么想的,他们怎么会一步步开始使用你的产品,而你需要花几乎等量的时间,去理解你的熟悉的用户他们具备的是什么特性,如何会连续使用。
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说百度的凤巢系统(就那个搜索推广的后台)。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拉来新用户用,你需要让用户有这样一个认知:“在百度投广告靠谱”,你可能得花好多时间去跟用户灌输“简单,易操作,流量大,帮你挣钱”这些点,这就是拉新运营的重点。这时候在用户心智中,你的竞争对手是腾讯广点通,微博粉丝通,门户投banner,还包括线下的广告体系。而由于你的用户太”蠢“,不能极快地理解你这些点,于是乎你需要销售死磕,上门,办各种会,做案例推广等等,各种地方投广告,刷墙。而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让已经开始用凤巢的人花更多的钱,那就不仅仅需要让用户觉得你好,还得让用户觉得,他在这里也好。我见过太多人用了一下凤巢就玩不转然后弃之不用的情况了。这个时候你的思考维度就已经变成,我怎么让用户从凤巢挣更多钱,持续加大投入balbla。然后你就需要技术指导,关心用户的账户状况,提供更多更好用的工具。你这时候的竞争对手或者说干扰项已经变成了前段的销售,客服,或者产品,技术等等内部因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同阶段的运营又做着不同的事初级运营:
●内容素材积累
●内容生产时的产品建议汇总
●封面等物料的设计(如果有专门的平面设计师,则不用)
●数据汇总
●选题及专题制定
●内容相关的活动制定
●竞品内容汇总
●内容推广资源排期
●根据数据改善执行细节……
中高级运营:
●制作内容推荐标准●审核流程等规划●依据公司要求制定内容的相关目标●依据目标进行分解,包括人员分析●总期早期的内容生产机制●构建产品机制或者是激励体系鼓励让用户自主生产内容●内容盈利机制的探索●内容趋势分析
不同产品的内容运营因产品不同而有异。
(3)内容产品中可供用户消费并能延长用户停留时间
用户在不同产品停留并去消费的内容千差万别,所以内容在不同类型的网站上面的展现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新闻博客视频类的网站,内容即是文字图片视频组织而成的可供消费的介质;而淘宝京东类的电商网站,内容即是每一个商品的展示页;Appstore等应用商店里,内容即是应用商店里面的产品。工具类产品中的,可供消费的数据也是内容。内容的形式依据产品的变化而变,比如对于一款天气类的移动产品而言,内容就是天气阴晴、温度、PM2.5、紫外线等各项数据,内容运营的角色就是收集各个区域各个时段的天气数据,而相应数据可以通过国家气象局提供的接口获得,从技术的层面就可以解决内容运营的问题,所以没有配备专门的内容运营岗。
轻内容:天气等产品数据→游戏道具→赞/喜欢→跟贴/评论→自拍→短视频内容:百科→问答→商品页面→文章→简历→设计作品/PSD源文件重内容:网络小说→公开课→视频→自制剧→微电影→电影
以上产品的内容又如何运营?内容运营需要在意的核心是什么:
生成机制
消费场景
展现形式
传播方式
还有内容运营的具体工作,还有太多东西需要阐述,之后有机会再讲;依次往下分的,用户运营跟推广运营都只会比这个更复杂!!!有空再来填坑。
上一篇:多少只老虎能杀死哥斯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