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有些皇帝驾崩后妃子们要殉葬,殉葬时妃子们是直接被活埋还是先处死后再下葬?
嫔妃,妃子,制度古代有些皇帝驾崩后妃子们要殉葬,殉葬时妃子们是直接被活埋还是先处死后再下葬?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然这种不人道的做法,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但是,当时的人,只顾自己个人的享受,根本就不把道德放在眼里。
殉葬这种不人道的行为,直到唐朝的时候,国家才开始要求命令禁止。但是,唐朝之后,尤其是少数民族掌权之后,又开始实行人殉了。
当然明朝也是一个奇葩,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也是大搞活人殉葬的制度。
那么要殉葬的这些皇帝的妃子们,究竟是被活埋的,还是处死之后在下葬的?
一般帝王在死前,会指定好,让哪些妃子跟随自己走。他们会把这些妃子的名字,记录在名单上,等自己死后,给继任的新君来处理。
朱元璋就是把那些妃子的名单,给了孙子建文帝处理的。
一般处理要殉葬的人,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会提前告诉那些妃子,把她们集体的赶到一个屋子里,由太监监视她们上吊,吊死之后在埋葬。当然也有服毒自杀,反正都被迫处死的。
第二种就比较残忍了,这种办法就是把选定好的活人,直接给扔到帝王的墓室之中,关好地宫的门之后,这些人直到墓中的空气绝尽,她们也就随之死亡了。
第三种就是特别恐怖的一种,那就是选好要殉葬的人之后,就会安排太监,让他们把带有迷药的水给喝下,然后等他们昏迷的时候,在她们的头上钻一个小孔,从小孔里倒入水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尸体长期保持不腐烂。
你说这种死法,是不是很恐怖。
这种不人道的做法,在明朝竟然延续了五代帝王,直到明英宗的时候,才宣布把人殉这项制度给废除掉。
看到那些在古代被殉葬的人,根本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不由得感叹,还是我们生活的时代好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殉葬制度从秦二世时就开始了,从汉武帝到唐末,殉葬被陪葬代替,那些达官贵人皇亲国戚死后都陪葬在皇陵。到宋朝时,周边的契丹、女真、蒙古等先后进入中原,又把殉葬制度带了起来,当时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殉葬的人数达到一百多人,而且都是大臣。
明朝时殉葬制度又再次兴起,据《李朝实录》记载,明成祖死后,后宫殉葬的人达到三十多人。
在即死当天,嫔妃们全部排列在大殿中,然后在每个人前面都有小木床,木床上面挂着绳圈,将头放入圈中,最后踢去木床,或者太监帮忙踢掉木床,后宫嫔妃至此全都吊死。
明英宗宅心仁厚,反对殉葬制度,从他以后明朝废除了殉葬制度。
清军入关也保留了殉葬的习惯,当时多尔衮的母亲就为了努尔哈赤而殉葬。直到康熙时也废除了殉葬制度,但在有些贵族、官员欺上瞒下,依旧保留殉葬的行为,为了掩人耳目他们为那些殉葬女子封为“烈妇”、“节妇”,并立牌坊、修书等。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即将要殉葬的妃子到底是被活埋还是先处死后再陪葬?
被迫自杀
明朝的殉葬制度手法主要是自缢或绝食,朝鲜的《李朝实录》就有记载当时殉葬场景。
当时被挑选出来的妃子有三十多人,然后她们会被安排在某天“自杀”,也就是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下午。等到那天,这些妃子会吃完最后一顿饭,吃好后她们就会被安排到一个大殿,里面排了许多木床,每个木床上面都有绳圈,这是为她们准好的自杀工具。
最后一步,就是让这些妃子自己把头套进去,然后自己踢掉这些小木床,如果有不愿的,就会有太监“帮忙”强制把妃子的头放入绳圈,再踢掉木床。
这种方法是先被弄死后,在进行殉葬,相对活埋来说还算是比较人道的。
活埋
活埋还是比较残忍的,被殉葬的妃子会被全部押入陵墓中,当她们被推到墓里面后,门外的人就会把墓口堵上,而这个墓口永远别想有人从外面打开。
进入到里面的妃子能做的只剩下嚎哭,里面没有水、光、食物等,也就是说被关在里面不久后,就会因为缺少氧气而活活憋死。当时考古专家挖开一个汉前墓,里面的横七竖八的骸骨倒在一地,专家解释这样的场景就是人在活活憋死前一种潜意识的举动,有几个人的手指抓墙都把指骨都磨平了。可以想象当时是怎样一种炼狱场景。
灌水银
这种方法更残忍,古人相信如果人的身体不腐,就可以永世陪伴帝王身边,而保持不腐的方法就是在人的身上灌水银。
据说,被选中的妃子会被太监们灌药,然后昏睡过去。等她们睡着后,就在她们的头上凿一个洞,再把水银从这个洞灌入,直到水银遍布全身,这样人死了,但尸体不会腐烂。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极为让人发指的。
殉葬制度的流行主要那些帝王或王公贵族为了让自己在阴间也可以享受人间时的待遇,以至于这些殉葬的女性怎么死的,他们不管或也不想管。所以,在殉葬制度被废除之前,各种致死的方法都有,有死后陪葬的、也有直接活埋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殉葬制由来已久
古人认为人死了并非生活终结,而是另一段生活的开始,只不过从地上转入地下而已。为了保障先人在地下有一个好的起点,或者说让他们活的更好一些,更舒适一些,便有了祭祀品,便有了陪葬品。这个陪葬品、祭祀品,有人,有物……
其中把人当做陪葬品一同下墓的行为,叫人殉。人殉有生殉、死殉两种,生殉即活埋,死殉,则是死(自杀或者他杀)后从葬,古称从死
无论哪种,都非常酷烈、残忍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河南安阳发现了一先秦大墓,在发掘中发现,棺椁两侧有陪葬者41人,墓室周边有头颅52个。主墓室周边还有无头殉葬坑,计四排152具无头尸体。专家考证,外头的殉葬为杀殉,就是砍掉头颅后,运到此处埋葬
在墓葬边上,还挖掘出了祭祀坑,大约有1400个,掘出的尸骨多是断手断脚的未成年儿童,有的还戴着镣铐……
据考证,在先秦早期,王室墓葬生殉死殉并存,那些妃子们有的是活埋,有的则是死后陪葬
春秋时期的殉葬
诸子百家盛行,对于殉葬多有批驳,四处宣传人死无知道理,诸侯王死后殉葬情况有些改善,不再像早期那么“肆无忌惮”,早些年挖掘了春秋时候的殉葬墓八十余座,殉葬尸骨只有200多。在史书中有记载,秦献公当年还专门下旨意废除过人殉制度
上一篇:甲状腺亚甲减用吃药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