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隔代教育时,如果奶奶的普通话不标准,旁边的你会怎么做?
普通话,孩子,方言隔代教育时,如果奶奶的普通话不标准,旁边的你会怎么做?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隔代教育时,如果奶奶的普通话不标准,旁边的你会怎么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碰到类似的问题,因为我和媳妇平时都是说普通话,发音很标准,爷爷奶奶有一定的方言口音,说普通话带有一股浓郁的塑料味,而且爷爷因为有两种方言口音,经常切换,所以在带孩子的过程中确实会出现口音混杂的情况,不过,我认为这些都不是大问题。
早期的时候,我的强迫症比较厉害,对于爷爷奶奶的发音,会旁敲侧击的提醒改正,尤其是孩子学着爷爷奶奶的发音说话的时候,我会去做一些纠正,但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很可能伤害了老人的感情,而且老人的语言发音已经固化了,你想纠正也很难了,时间久了之后,我也放弃了,一方面发现孩子的语言发展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孩子自己有足够的语言学习、筛选、识别的能力,比我们大人认为的要强的多,另一方面,老人如果顾忌太多,会觉得不舒服,说话都不自在,所以,干脆我什么都不说了,乐的让老人孩子愉快的交流,毕竟,情感才是最重要的,语言发音的问题,就随他去吧。
我是元宝爸爸,家庭教育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家庭教育知识和经验!欢迎关注我,留言讨论和交流沟通。一起关注孩子成长和家庭环境建设的话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隔代教育时,如果奶奶的普通话不标准,旁边的你会怎么做?
老一代人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或者夹杂着乡音“土话”,我个人觉得都是可以理解的哈,毕竟在他们那个年代,对普通话的要求普遍没有那么高,除非是教师,主持人一类等对普通话有要求的特殊职业,大多的人都是本着“说话大家都能互相听懂就行了”的状态,而且年纪大了会越来越喜欢说“土话”(方言)来彼此交流,感觉会有亲切感。我们很多8090后因为从学校里带出来的习惯是说普通话,在自己成为爸爸妈妈后,也习惯会用普通话来跟孩子交流。
普通话和方言,其实这两种语言模式并不冲突,只是说话人的习惯不一样而已。那么,当奶奶在隔代教育孩子,而普通话又不够标准时,我们可以用两个办法来解决。
第一种情况,索性让奶奶轻松地改用方言跟孩子交流吧!
当地方言,也是孩子必须学会的语言之一啊,哪里的人,说哪里的话,真的没毛病了。普通话,就由普通话相对标准的爸爸妈妈自己来教!不要担心孩子会普通话和方言切换不过来,不存在的,孩子聪明得很,即便说得不够666,但在意思理解上都是能懂的哈。
第二种情况,改善奶奶的语言环境。
奶奶是从外地过来帮忙带孩子的,同时带着自己的方言特色,如果不用普通话,跟当地人无法正常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给奶奶报一个社区老人年学习班,加强一下普通话练习,或者让奶奶多跟周围的邻居老人们相处,多多沟通交流,让奶奶能慢慢听懂当地方言,也锻炼下自己的普通话。这样下来,奶奶的普通话一定会有所进步,孩子跟着奶奶一起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奶奶辈的普通话问题,不是大问题哈,而且,孩子到了3岁就能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里老师同学都是说普通话的,孩子慢慢也会将普通话进行的越来越标准的。
------------------
更多真实的育儿体验,欢迎点击我的头像,关注我的头条号(育儿路上遇见你),漫漫育儿路,苦与乐的坚持,让我们一起分享交流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隔代教育时,只要长辈教育的方式方法正确,无需干预。在隔代教育中,最坏的一种状态是娇宠溺爱孩子,长辈对孙辈的过分行为包庇纵容,不管不问,这才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绊脚石。必须予以纠正。
如果长辈仅仅是语言的表述非主流,只要孩子能够明白意思,达到了教育目的就行了。而且,用不同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孩子能够掌握不同的语言不是一件好事么?要知道乡音最能让一个人产生归属感。而且孩子接触了不同的语种后,语言的学习能力也会相应增强。有些地方的方言发音其实与外国话差不多,没有必要要求长辈们务必用普通话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需要进行语文课的文化学习时,自己进行专项培训就好了。您认为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