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孩子之间打架,家长到底该不该告诉孩子要打回去?
孩子,自己的,家长小孩子之间打架,家长到底该不该告诉孩子要打回去?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家长先辨别一下是不是校园霸凌,如果是,就要和学校老师及时地进行沟通。如果不是被霸凌,仅是同学之间的矛盾,还是建议家长倾听孩子的想法,安抚好就可以了。不建议让孩子打回去。
在初中时,本家有个弟弟和同班的同学打架,确切地说,是他被打了。有一次我们一块玩时,他说和同学有矛盾,被打了。我是高年级学生,有一天,我就带我的同学去打了那个同学一顿。后果是,我那个弟弟经常抱怨说,他的同学不愿意跟他玩了。言外之意就是,“我有点多管闲事了”。
实际上,只要不是欺凌(一直被找麻烦),孩子偶尔打了一次架,也会很快过去了。关系也很容易修复,比如,做游戏时,一起大扫除时,互助学习时等等。反而家长要教育孩子,如何与关系不是很好的同学和平相处。孩子能把被揍的事能和你沟通,说明孩子很相信你,也说明你们的沟通方式良好,请继续保持。
再者,这是一个契机,要告诉孩子,需要锻炼身体了,制定一个长跑的计划。孩子问你为什么要锻炼。因为只有自己变高了,变强壮了,别人就怕你,根本就不敢碰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校园霸凌(Bullying)在中学阶段,属于比较常见的现象, 指的是有的孩子仗着自己的力量或权利,欺负同龄人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是对被欺凌者身体上的攻击,也可以是人际、尊严上的排挤、打压,或者是对其嘲讽、议论等。
在学龄期长期受到校园霸凌的孩子,即使成年后,也很难走出这种心理阴影,甚至会变得懦弱、胆怯,不愿与人交往。
由此可见,长期在学校被欺负,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是严重的,若家人有所察觉,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当得知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后,家长应不应该支持孩子打回去呢?
从理性的角度看,很多家人会认为“以暴制暴”不是一个好的决策,这样只会助长校园中的暴力风气,并且,法治社会下,暴力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因此,有的家长得知自己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后,要么会让孩子尽量躲开那个惹事的孩子,要么就将情况向班主任反映,交给老师处理。
然而,老师往往会找到惹事孩子或者其家长谈话,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事后,那个惹事孩子还会不会继续找麻烦,就不好说了。
而且,校园霸凌中,很多欺凌者都会警告被欺凌者不要将事情说出去,否则会受到很严重的报复行为。因此,家长的这种做法其实难以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再受到校园暴力的伤害。
并且,对于大多数不幸遭遇校园暴力的孩子而言,令他们最痛苦的不是肉体上的痛,而是心理方面的阴影,若没有及时疏导被伤害儿童的心理问题,很可能会形成“创伤”,让他们难以从校园暴力的阴影中走出来。
我们引入一个概念——心理创伤。“心理创伤”指的是那些由于灾难、虐待、暴力等超出一般人经验的消极事件,给当事人带来的巨大影响,经历创伤之后,会让人产生无力感、无助感,并在很长一段时期都难以走出创伤带来的痛苦中。
对于校园暴力形成的创伤来说,会让孩子感到难过、痛苦,甚至产生社交回避、自闭、厌学情绪等。因此,家长应给予足够重视,当发现孩子遭遇欺负之后,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
如何进行心理干预呢?从心理角度考虑,当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后,家长是可以支持孩子“及时还手、以牙还牙”的 。
一方面,孩子及时的发泄出自己的情绪,不用隐忍、埋在心里,对他们情绪的疏导是有积极意义的。当他们还手之后,身心上都会觉得好受很多,不会长期被这个恶性事件困扰。
心理构建:不好惹
另一方面,惹事的孩子往往都是欺软怕硬,你越是隐忍,他就越跋扈,因此,当你鼓励自己的孩子打回去时,也能向惹事的孩子透露“自己是不好惹的”。
从个体心理角度看,“不好惹”属于一种健康的心理构建,有助于划清心理边界、构建自信、健全的人格。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自己被欺负会产生不悦与愤怒感,一味的压抑自我的情绪并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及时还手。
并且,获得家长的支持后,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家长是爱自己、接受自己的。当然,一定要叮嘱孩子不用意气用事,将反击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就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到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秦始皇小时候在和赵国公子赵打架结下深仇大恨的花絮故事。
当时的秦始皇尚小,名异子,作为质子被送到了赵国。
在赵国的邯郸经常与燕国公子和赵国公子在一起玩耍。
赵国公子赵偃从小蛮横霸道,总是仗势欺人。经常与秦始皇异子发生冲突,根本不把异子秦始皇放在眼里,异子秦始皇总是那个被挨打了又不太敢反抗的人。
因为当时,异子秦始皇的地位决定了他的处境。
于是秦始皇异子便经常把自己受欺负被挨打的事情告诉自己的母亲赵妃。
赵妃是个村妇没有什么文化。
于是她一气之下就告诉异子秦始皇:“别人打你,你不能输,一定要打胜仗。”
这句母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秦始皇的霸道性格。
这个花絮我们抛开它的真实性,从异子秦始皇母亲赵妃的教导下,成就了大秦帝皇赢政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伟业。
如果,当时在赵国邯郸的异子秦始皇在屡屡败战时,没有受到母亲赵妃的鼓励和打气支持的话,也许后来的赢政与秦皇的性格里就多了一份软弱,那么历史也许就会被改写。
现在我们回到题目,题主的情况与当时的异子秦始皇的情况如出一辙。
本人也是支持要打回去的。
只是,当时的异子秦始皇接受到的那句母训,只能说正好是秦始皇人生中的一个运气罢了。
而作为题主的这种要打回去,不应该是以暴制暴。
因为,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在今天以法治国的中国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一点,做家长的首先应该明白。
上一篇:1999年宇宙大战是什么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