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始皇当时为什么不出兵北上西进,征服中亚蒙古地区?
始皇,匈奴,中亚秦始皇当时为什么不出兵北上西进,征服中亚蒙古地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秦始皇是一个非常有征服欲的人,他南进百越,为中国打下云贵粤地区,为什么不北上西进,往中亚和蒙古地区进发,秦朝的实力应该在当时对周边都是砍瓜切菜一样啊!为什么他执着于南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中国人应该对九州方圆以外的地理环境非常熟悉,而现在国人尤其中原以南的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去过甘肃、新疆、内蒙古、山西,更别说外蒙古;秦始皇派遣蒙恬帅三十万大军修筑的长城,以及后来明长城基本都是沿中国农业、牧区分界线进行,长城内为农业区,以外为游牧区域,就河西走廊、蒙古高原的戈壁、沙漠和草原来说,汉族人根本无法生存,没有征服的价值,汉代在蒙古大漠修筑的汉长城后期全部放弃,所以中国历朝历代的政策以向北防御,往南开发为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北逐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南平百越将东南地区收入囊中,但他并没有打下云贵。
当时的云贵各有两个大国,云南的滇国和贵州的夜郎国。一直到汉武帝时期,两国才和中原有了比较密切的联系。
秦始皇北逐匈奴是因为匈奴人以河套地区为基地,很容易威胁到秦都所在的关中地区,要保证关中的安全,必须对匈奴予以打击,除了战略考虑,迷信的秦始皇非常相信当时的一种说法,灭秦者胡!所以秦始皇命蒙恬帅大军对匈奴进行持续的打击,夺取了大片的土地,“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
但是继续北进,以步兵为主的秦军无法聚歼匈奴,因为气候的原因也无法对蒙古草原进行有效的统治,所以止于河套,对飘忽不定居于蛮荒之地的匈奴人以防守为主。可以说向北秦军已经尽其所能的扩张了领土。
那么,对百越的征服,是因为当时六国初定,百万降卒需要安置;秦法严苛,监狱里已经充斥了无数的刑徒。对于这些人,通过对外战争消耗掉一批,在新征服的土地上安置一批,是最佳的方案。这种方案在秦国灭蜀国的时候就已经成功的实施过一次,秦始皇只要按照原样复制一下就可以了。“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事实证明,秦军的南征,为以后汉朝对南方的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百越地区虽然蛮荒,但山间的平原同样适合耕种,容易在征服后建立有效的统治。六国军人及刑徒远离家乡是非之地,周围的山中躲藏着可怕的野人,从小受过的华夷之辨教育,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下,除了团结在以秦始皇为核心的秦朝政府周围,别无选择。
秦始皇的后半生几乎都在巡视天下,这说明:1,他有一套成熟的领导班子为他打理庞大的帝国。2,秦始皇已经志得意满,所以效法黄帝,盘点一下朕的江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秦始皇当时为什么不出兵北上西进,征服中亚蒙古地区?
我想是因为碍于当时科技的发展水平,在战国末期还少有对中亚的交流,而且当时中亚蒙古地区还都是不毛之地,比起南进百越当然是云贵粤地区更加有诱惑一些。
而一直到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了中亚状况,并对匈奴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而以当时的科技水平和国力限制,秦始皇根本就征服不了那么大的领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摆在他面前的还有很多事。比如防止六国反叛、融合百越、还有国内的许多民生工程,这些都是需要人力去完成的。看看几百年后的蒙古帝国就知道了,鼎盛时期,领土横跨欧亚大陆,但是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和科技水平去维持!
而从秦始皇修建长城就可以看出,始皇根本就没有北上的打算!
所以总体来说就是当时是力有不逮,而且秦始皇也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随意不北上西进,往中亚和蒙古地区进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古代是农耕民族。主要吸引力在土地上,关外苦寒之地不适于汉人开荒种地,对汉民族没吸引力。因此,王钥更替大都在中原地区,你方唱完我登场。另外,秦时人口两千万,占六国人口已是地广人稀了,没有力量再去开疆拓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河西走廊以西基本上是不毛之地,而且也超过当时人们的认知范围!
至于北上,那个时候匈奴还比较强大!我中原地区基本处于守势!而且即使占有,也捞不到什么东西!反而是赔本的买卖!蒙古民族在1000年以后才成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