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元朝寺庙富得流油,百姓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元朝,所有制,寺庙为什么元朝寺庙富得流油,百姓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史料记载元朝的寺庙都拥有大量田产,每个寺庙都有很多的佃户,而且和尚可以娶妻纳妾生子。寺庙都是富的流油,而绝大多数百姓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可以分两部分来回答,为什么元朝寺庙富得流油,第二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个问题,因为貌似除了宋朝之外,其余的封建朝代里百姓很多时候都是穷的没饭吃。
一、元世祖忽必烈在即位前,即邀请西藏地区的名僧帕思巴东来,即位后,奉为帝师,命掌元代佛庙示全国佛教,兼统领藏族地区的政教。帕思巴圆寂后,他这一系的僧人继续为元帝师的有亦怜真、答儿麻八剌乞列、亦摄思连真、乞剌斯八斡节儿、辇真监藏、都家班、相儿家思、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旺出儿监藏、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亦辇真吃剌失思等喇嘛(《新元史·释老传》)。又终元之世,每帝必先就帝师受戒,然后登位。凡举行法会,修建佛寺,雕刻藏经等佛事费用,多由国库支出,并常给与寺庙大量田地以为供养。而喇嘛僧则享有一些政治经济特权!
此外,汉族僧徒与河西回鹘僧,仍受到相当的待遇。元初佛教界一些著名人物,如耶律楚材、刘秉忠等,或为朝廷所尊信,或居政府的要职,对于当时佛教的护持,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且禅宗盛行江南,天台、白云、白莲等宗亦相当活跃。但对佛教教义未有多大的发扬,仅寺院经济的发展与僧尼人数之增加,有甚于过去。而寺院大力经营工商业等,尤成为元代佛教的一特殊现象。
这也就是为什么元朝的寺庙为什么那么富有。
二、在封建社会,老百姓一直就是那么穷,除了“网上专家”一直诟病的宋朝之外!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国有制有屯田和各类官田,私有制有贵族、官僚、庶民等各种不同类型地主所有制。此外还有不专属于封建土地制度,而在私有制各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的农民小土地所有制。在两千多年来的地主制经济中,历代王朝的土地政策对地权形式具有重大作用。又因土地可以买卖,地权集中和分散因时而异。各类所有制形式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核心,它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其他各类所有制,尤其是农民小土地所有制的消长。 导致了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如果仔细看下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发生的时间,全都是土地兼并达到了顶峰,农民没地了!
2、官员对待民众的态度。一句话“民不与官斗”!为什么?正是在无数惨痛的教训中,古代的老百姓逐渐总结出了一种处世哲学,那就是“民不与官斗”,这也成为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官民关系的真实写照。由于政治腐败,一旦发生官民矛盾时,老百姓常常要面对官官相护的局面,正所谓“胳臂拧不过大腿”。更可悲的是,即使诉诸公堂,老百姓也往往会不得不面对“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的现实。更何况,虽然古代中国宣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如果真的是“民告官”,作为原告的民必须先被打板子,然后才被允许民递交诉状。相反,为官者却在法律上享有特权,可以不与民在公堂上对质,也可以不必出面到在法庭上答辩。这种不公平最终导致了老百姓普遍存在怕官的心理,有句谚语就说“无事见官,脱落四两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受害者的老百姓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是寄希望于“清官”的出现;二就是铤而走险,冒死反抗。
3、封建社会老百姓的奴性。这个我不用多说了,现代也太多了,逆来顺受!能活着的时候绝对不表现。顺便再说一句,为什么印度人在欧美国家比华人发展的好太多太多?就是因为印度人很“跳”,能够不断的表现自己!而国人呢,说好听点就是与世无争,难听点就是奴性十足!
说一千道以一万,当权者重视那一阶层,哪个阶层就会活的很滋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个朝代百姓都穷,不仅仅是元朝,只不过估计元朝的情况更严重而已。几方面吧随便说说,一、元朝统治者属于游牧文化,对农耕文化了解不深,属于外行治内行,无知者无畏,自然有很多的祸国殃民的奇葩政策;二、人数最多的南人社会地位最低,受到的压迫更深;三、寺庙其实是属于地主阶级,他们拥有大片的免税土地,自然比平民要过得更好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没去过元朝,也没研究过元代宗教文化,更不明白这个提问几个意思,抱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