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元朝和清朝的国语是汉语吗,还是所有汉族官员说他们的语言?
汉语,蒙语,元朝元朝和清朝的国语是汉语吗,还是所有汉族官员说他们的语言?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之前看电视无论哪个朝代的电视剧大家都说汉普通话,但不知道真实的元朝和清朝是不是以汉语为主,即使皇帝可以学说汉语,其他的少数民族官员也不一定会说汉语,再说那个时候的他们也不一定愿意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元朝因为是蒙古人建立的,因为蒙古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他们的官员和统治着肯定说蒙语,而在元朝当官的汉族人肯定也是会蒙语的,不然肯定站不住脚,还有就是元朝对于汉文化的接受度不高,刚开始的几任皇帝或许还会一些汉语,到后面的皇帝几乎根本不会汉语,所以由此可见在元朝汉族官员肯定说的是蒙语而不是汉语。
清朝入关统治全国后,他们没有以满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是因为满语使用的人员少,并且文化内涵也远不能取代汉语,所以满清统治者还是以汉语作为全国通用语言。但他们并没有用原来明朝的官话,而是用他们没入关之前在辽东所学会的辽东方言来当普通话;而对汉族人来说,所用的也是汉语,并且与原来的语言变化不是很大,很容易学会,所以推广比较快。此后中国的通用语言就变成了现在这样的普通话了。
方言,是民族语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汉语方言又叫“地方话”。
汉语方言形成主要跟地理因素相关,如江河湖泊、山岭及交通要道;有的则与历史因素有关,如移民、驻军、行政区划等。
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和粤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元朝是大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开国皇帝忽必烈自认自己是大蒙古帝国的皇帝,根本就不可能把被他们踩在脚下的汉人语言作为国语。所以自元朝建立至灭亡,元朝的国语就是蒙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语可以理解为官方语言,而随着少数民族建国的时间不同,其局面也会出现变化。开国时期,君王仍会保留原有的习惯,随着统治时间的延长,逐渐实现多民族的融合。这也算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强烈的包容性。
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少数民族政权都存在一个本民族的统治阶层人数较少,不得不使用大量的汉人来充实统治阶层,例如满清时期就设立满汉中堂的官制。
最后一个原因在于从政权稳定性角度来说,统治阶层都会依照文化惯性尊儒,这就奠定了汉文化是其统治的基石。
元朝,每个皇帝对于汉语的掌握程度相差很大
不要认为当时汉族的地位很低,统治阶层就不认可汉语言。实际上,从其开国皇帝忽必烈开始,就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只是读和写的能力较差,所以其设立了一个翻译班子——怯里马赤。即便是在朝堂上,忽必烈有些时候还会纠正怯里马赤的翻译错误,可见其汉语的理解还是不错的。这源于其被蒙哥汗派往汉地统治汉人。
之后的元成宗、元武宗在汉语水平上出现了较大的退步,元仁宗和元英宗则是蒙古皇帝学习汉语的转折点。元仁宗不仅拜大儒为师,还将《贞观政要》翻译成蒙文,可见其对语言的掌握能力。元英宗则将儒学定位元朝的显学,并重开了科举制度。
之后的皇帝,多多少少都接受到了汉化的教育,从而掌握汉语的能力。而元顺帝时期,已经被汉文化渗透的很深入,其也有诗作流传下来。
而在较为正式的场合,例如外交等场合,蒙文仍是元朝的最官方语言,皇帝即便会说汉语,也不会在此场合使用汉语,而是使用蒙语。正如当年周总理在发言的时候,拒绝使用英语一样。
清朝,逐渐的满语成为皇子们的必修课
清朝同样沿袭了元朝的路径,只不过满文出现的时间较晚,使其流传度低于蒙文。而在重要的文件上,需要至少满文和汉语共同书写,而最终的解释权是满文。因此,所谓的雍正皇帝的九子夺嫡中修改圣旨的设定,只能是一段传奇。到了光绪年间,皇子们仍需要学习满文,
因此,在任何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中,由于汉文化的强大的惯性,以及少数民族本身在统治力方面的弱势,最终都将导致两种语言和文化融合,否则就将失去统治的根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元朝和清朝的官语都是蒙语和汉语或者满语与汉语并用。实际上经过几朝皇帝之后蒙语或者满语基本上已退居次席,整个朝庭都是用汉语来办公和对汉民下发指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时的官方语言即官话,就是北京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