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的人为什么要喝酒?
酒精,喜欢,也是有的人为什么要喝酒?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们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酿酒历史,酒文化已经于无形中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要问一个人为什么不喜欢喝酒,那理由一般很简单,即不喜欢酒的味道,喝酒伤身、喝酒误事。假如问一个人为什么喜欢喝酒,那理由可就复杂多了。
1.酒可以解压、解忧,让糟糕情绪得到释放
曹操曾经说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相信很多爱酒的人士对这句话都深表赞同。当压力大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或小酌几杯,或大醉一场。都能让糟糕的情绪得到释放。这也正是许多中年男人喝酒,或遭遇重大打击的人喜欢买醉的原因。我本人就曾因为失恋感到痛不欲生,后来大醉一场,清醒时便觉得心情好了很多。
2.酒可以助兴,让愉悦的情绪无限放大
当然,酒不只可以解忧,它还可以助兴。当一个人遇到开心的事情时,会忍不住想要喝酒庆祝,而这种庆祝会让原本快乐的情绪得到延伸与放大,让美好的感觉倍增。不只是糟糕的情绪需要宣泄,美好的情绪也是需要宣泄的。这是很多人喜欢喝酒的第个原因。
3酒已经成了一种交往货币
以前,我们认为只有商人才在酒桌上谈生意。但现在,不只是生意人才喝酒,喝酒几乎成了一种交往货币。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很多人在有事情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想和老朋友叙叙旧的时候,或者想要结识新朋友的时候,都会用同样的说辞,即喝酒。嗨兄弟,好久不见了,出来喝酒啊!你可以用一句喝酒,来表达你的所有诉求,至于酒桌上具体谈什么,那就是后话了。
4.喝酒是一种文化现象
古时候文人墨客,普遍喜欢喝酒。而在现代,很多文化人也喜欢品酒。一些附庸风雅或者投机者还喜欢藏酒。但最能说明喝酒是一种文化现象的还是我们的酒席。儿子娶媳妇要喝酒,女儿嫁人要喝酒,小宝宝满月要喝酒,老人家过寿要喝酒。乔迁新居要喝酒,公司开张要喝酒。考上好学校要喝酒,升职加薪要喝酒。喝酒已经形成了一副文化图谱,成为了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了。
以上4点就是我人们喜欢喝酒的原因。最后借用贾平凹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喝酒的理由很多嘛!来贵客了要喝,没有贵客来一帮赖朋友也要喝!心情高兴了要喝,心情不高兴了也要喝!天气好了要喝,天气不好也要喝!喝酒也就没有了理由,没有理由也是个理由嘛?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爱喝酒的人会说因为酒的香,酒的口感,酒的营养,酒好喝等等理由(我们这里说爱喝酒,不是被迫喝酒,当然很多人被迫久了之后,就“爱”上了喝酒,这也正是接下来要解释的问题之一)。
那么,从科学的角度,如何解释“爱”喝酒这个问题。
首先,酒中的香味儿仅占成分的2%左右,这占2%左右的微量成分,决定了酒的香和味、风格、特征以及香型。其他的都是水和乙醇,占全部成分的98%。
其实,真正导致“爱喝酒”的罪魁祸首是酒精,更准确的说是“酒精成瘾”,让喝酒的人觉得自己“爱喝酒”,无酒不欢,或欲罢不能。
酒精成瘾症又叫做酒精依赖症,饮酒行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成年人一生中滴酒不沾这仅占5%,除了完全禁酒者外,任何程度的饮酒者都被认为是酒精依赖的潜在人群。据2004年WHO报道,全球饮酒者20亿,估计其中有1.4亿属于酒精依赖者。
酒精成瘾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一般认为是生物因素(遗传、代谢、生化等)、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1.生物学因素
早在1909年Crothers 就提出了酒精依赖有家族聚集性的观点,研究证实,与酒精依赖成瘾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中酒精依赖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遗传因素在酒精依赖病因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分子遗传学研究揭示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酒精代谢或酒精对中枢的作用等生化过程,也可能包括人格等方面的心理机制。
2.心理学因素
烦恼、苦闷、孤独、紧张、焦虑、忧愁、抑郁等负性情绪是酒精成瘾形成的重要动因,多数人饮酒动机常常是借酒消愁,结果举杯消愁愁更愁。另外酒精成瘾者有羞怯、内向、孤独、活动过多、急躁、易激惹、焦虑、过度敏感等人格倾向特征。
3.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我国自古就崇尚饮酒,人们在日常生活、婚丧嫁娶、年节团聚等都离不开酒,我国饮酒习惯以酒作为宴席的佐餐,席间劝酒促进了饮酒行为。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酒的可获得性在酒精成瘾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另外调查显示,长期生活在寒冷和潮湿地区人群以及从事重体力劳动者酒精成瘾的患病率最高,其饮酒原因大多数是借酒抗寒、解乏、助眠等。
生物细胞膜的分子学异常是酒精成瘾的实质,所有酗酒者均有慢性酒精耐受性,他们之所以在异常高的血乙醇浓度下还能保持清醒,可能是神经系统的乙醇适应性膜机制的作用。人体细胞生物膜(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若频繁地暴露于酒精中,也就是人体组织液经常处于一定浓度的酒精环境之中,神经系统就会对其产生生物依赖性,而使个体对酒精产生耐受性。其过程是:酒精通过影响跨细胞膜信号蛋白的功能,经过电压依赖通道、神经递质和激素受体等靶器官,与细胞内的三磷酸乌苷――结合蛋白或离子通道,第二信使蛋白和蛋白激素酶相偶联,进而影响遗传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和细胞代谢。造成细胞对酒精的适应性耐受。就整个中枢神经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对酒精的行为反应异常和酒精成瘾,这就形成了人体对酒精的生理性依赖。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一个人对酒精或毒品上瘾,与其成长环境有关,但同时也与其体内的一种基因突变脱不开干系。
研究人员近日在《酒精中毒:临床和实验研究》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对480名童年生活环境不佳的健康青年人进行分析后发现,一个人的基因构成与童年时期的不利生长环境会相互作用,具有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突变的人更容易受到早年生活压力的影响,诸如父母离异等童年时期的生活逆境,会让他们变得敏感脆弱,进而更倾向于从酒精或毒品中寻求慰藉,并沉溺其中。
COM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酶,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外多巴胺的主要降解酶。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可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多巴胺与上瘾有关,饮酒和吸毒都会增加这种物质的分泌,使上瘾者感到开心兴奋。
最新研究就表明,有COMT基因突变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较高的成瘾风险,而对这种遗传因素的深入理解,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酒精或毒品成瘾的方法。
上一篇:如何巧切松花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