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学习国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朱子,孟子,他的学习国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现在大家都在学习国学,到底学习国有什么意义呢?是为了什么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习国学,绕不开孔、孟、程、朱;这是中华文化遗产的主要部分。
八十年代读书热的时候,身边的哥们姐们都头悬梁、锥刺骨一本正经、假模假式的研读,我也随大绺发了一回愤,从《四书》到二程、朱子乱看了一通。
我读完《论语》,闭目就胡思乱想。觉得孔子经常一本正经地说些大实话,是个挺可爱的老天真。他老把自己那几个学生挂在嘴上,说这个能干啥,那个能干啥,似个老太太数落孙子一样,很亲切。老先生有时候也鬼头鬼脑,那就是"子见南子"那一回。出来以后就大呼小叫,一口咬定自己没有"犯色"。总的来说,我喜欢他,要是生在春秋,一定背上干粮上他那里念书,因为那儿有一种''匹克威克俱乐部''的气氛。至于他的见解,也就''一般'',没什么特别让人''佩服''的地方。至于他特别强调的''礼'',我以为和仪式差不多,什么早请示晚汇报,整个一文革时期早请示晚汇报的翻板,没什么大的''意思"。
《孟子》我也看过。觉得孟子甚偏执,表面上体面,其实心底有股邪火。比方说,他提到墨子、杨朱,"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如此立论,已然不是一个绅士的作为。至于他的思想,我一点都不赞成。有论家说他思维缜密,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基本的方法是推己及人,有时候及不了人,就说人家是禽兽、小人。这股凶巴巴、恶狠狠的劲头,实在不讨人喜欢。至于说到修辞,我承认他是一把好手,别的方面就''没什么''了。我一点也不喜欢他,如果生在战国,见了面也不会和他握手。
我就是这么读孔孟的,用我师兄的话来说,就如''春风过了驴耳一般''。我的这些感慨招得身边的哥们姐们很生气,所以我到现在还是他们的小弟。
按现在的标准,孔孟所言的''仁义"啦、"中庸''啦,虽然是些好话,但似乎都用不着特殊的思维能力就能想出来,琢磨得过份,还有点肉麻。这方面有一个例子:记不清''二程"里那''一程",有一次盯着刚出壳的鸭雏,才体会到圣人所说的"仁''的真意。这个想法里有让人感动的地方,不过仔细一体会,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在内。毛茸茸的鸭子固然好看,但再怎么看也是只鸭子。再说,圣人提出了"仁'',还得让后人看鸭子才能明白,起码词不达意。我虽然混蛋的这样想,但不缺少民族感情。因为我虽然不''佩服''孔孟,但我佩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劳动人民发明了豆腐,我爱吃豆腐。
我还看过朱熹的书。朱子用阴阳五行就可以格尽天下万物,虽然阴阳五行包罗象,是民族的宝贵遗产,我还是以为多少有点失之于简单。
举个例:朱子说,往井底一看,就能看到一团森森的白气。他老人家解释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井底至阴之地,有一团阳气,也属正常。我相信,你往井里一看,不光能看到一团白气,还能看到一个人头,那就是你本人。不知为什么,这一点他没提到。可能是他观察得不仔细,也可能是视而不见。对于学者来说,这是不可原谅的。还有一点,可能是井太深,但我不相信宋朝就没有浅一点的井吗?用阴阳学说来解释这个现象不大可能,也许一定要用到几何光学。虽然要求朱子一下子推出整个光学体系是不应该的,那东西太过复杂,可往那个方向跨一步也好,但他根本就不肯跨。假如说,朱子是哲学家、伦理学家,不能用自然科学家的标准来要求,我到是同意的。奇怪的是,我们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史,火药、豆腐都出得,怎么就是出不了自然科学家呢?
谢邀!胡喷乱侃一通,欢迎吐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