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老子能写出《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道教为什么老子能写出《道德经》?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写《道德经》,并非出自他本人的意愿,而只是在完成一个承诺。
老子在《道德经》第42章当中说,“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有人把《道德经》里的相关知识教给了老子,老子再些知识传授给其他人。他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他在学习这些知识前,就已经立下了誓言,如果把这些知识作为自己的财富而不再外传,就会像梁上君子那样不得好死。
当然,一开始的时候,老子也可能没有打算写《道德经》的,只是口头向人们传授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引来了很多人,也收获了极大的名声。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按照老子所说的去做。《道德经》第70章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这时,老子又不得不离开了,就只好写下《道德经》,希望在之后的岁月里,有人能够读懂《道德经》,并按照《道德经》的要求去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的哲学中心观念是“道”与“德,”主要是“道”,故曰《道德经》。道是万物的根源,德是万物的特性。他提出“道法自然”,“道常无为”的理论,都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因素,也和传统的宗教世界观相对立。在老子哲学中的最光辉部分,是他猜测到了辩证法的重要原则,一切事物都含有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是互相依存地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发展到顶点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称为“反者道之动。”
他在政治上对当时社会极端厌恶,猛力攻击贵族们各种统治政策和贫富不均l的现象。同时又替统治者巧为策划,主张“无为而治”和“愚民”政策,幻想回到“结绳而治”和“民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公社的反历史的主张。
以上摘自《新知识词典》老子词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本事龙化显,蛰伏周室管书吏,去职应化去闯关,遇着尹喜讨点滴,一笔挥洒五千言,句读实用配周易,仲尼问道露端睨,西去出关有事缘。骑得青牛出阳关,当时为何不乘马?慢步随缘后道续,策鞭都是后来人。若是老子重来时,笑笑呵呵谁相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所争,只为一件事,为多氏族融合的“国”建立一套平衡兼容的秩序!从最终胜出的道、法、墨、儒各家思想来看,道家之外的其他学派,主要强调的是“人”的修为,也就是“德”的思想,把“人”当成了主宰因素,而“人”的多样和层次,直接导致了“德”的局限,所以没能实现思想的统一!
《道德经》是否为老子所著不重要,老子思想有一个继承自《易经》,更宏大且确实制约“人”的天理,或者说“道”的存在!“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格局一下子就拔高到“人”之上,于是关于“人”的纷争,就有了更高的标准,在这个更高标准之下,人们开始能清晰审视各家思想的优劣,取长补短逐渐形成秩序!
诸多迹象表明,道家思想是中国哲学体系中处于“神级”的顶级存在,百家争鸣终于道家架构,形成一文(道家)一武(墨家)和一刚(法家)一柔(儒家)四平八稳的哲学体系!这种太极结构思想体系,在今后几千年发挥了及其先进的作用,以至于中华文明成为全球唯一没有中断的体系,这就是“中国特色”。
老子思想之先进,当前也是难有匹敌!道墨为暗、法儒为明、道法可治、道儒可理、法儒可守、道墨可攻...因势利导的各种变换,顺天胜人,所以中国人的生存能力强悍无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处在政权中央,属于贵族阶层,深刻感知了奴隶社会变革对社会的影响,从心理学来说敏感的人容易消极。所以他既能敏锐的总结出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也告之了对待这一变化的态度,后来信仰这一思想的人不断论证总结,然后据说在战国时期才有了完善的《道德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80条/2页上一篇:布袋戏中有哪些经典台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