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哪些人名被我们误解了千年?
柳下惠,法海,郑和哪些人名被我们误解了千年?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哪些人名被我们误解了千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通过小说和影视作品去了解某段历史的确很容易被大众接受,但热播剧和热门小说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名人的“错觉”是很可怕的,下面车逻辑带你来盘点几位被我们误解了千年的名人(或人名)。
1、如果当年我不开窗户,是不是我们就能统治宇宙了
“大郎,起来喝药了。”不用我说想必大家也知道这一段是主人公是谁了。试想,如果潘金莲当时不开窗户, 就不会遇见西门庆,也就不会出轨; 不出轨武松就不会杀嫂上梁山。 武松不上梁山, 方腊就不会被鲁智深擒; 方腊不被擒, 就能灭了大宋; 没有了大宋, 就不会有靖康之耻; 金兵也就不会入关, 大清也不会出现; 没有大清, 就不会闭关锁国、 不会有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 那么,我们将是全宇宙唯一的超级大国!
yy完毕,历史上为什么潘金莲名声这么差呢,我这里只能用“人言可畏”这四个字来评价(顺便心疼一下阮玲玉)。历史上武植和潘金莲很恩爱,大郎年轻时在潘家做过短工,潘知州觉得小伙子不错,将女儿金莲许配给他。潘金莲成为贤内助后,武大郎愈加勤奋,终于通过科举,考中进士,官至山东阳谷县令,二人育有四子,白头偕老,是一对举案齐眉的模范夫妻。
那这起千年历史文字冤案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武大郎在阳谷当县令时,他少时的好友王某家中失火,便逃难至阳谷,希望武植给予帮助,重修房屋,找份工作。可能是武大郎见了老朋友过于激动,日日款待竟忘记了修房与安排工作事宜。
王某觉得武大郎乃忘恩负义之人,一气之下不辞而别。王某可算是很小心眼,自持有点墨水,便像水军一样,编撰很多子虚乌有的小故事、歇后语,逢店贴店,逢村贴村,沿途贴满了侮辱武清官的侮辱之词,加之被武县令治罪过的乡绅恶霸的掺和,武清官的形象被毁于一旦。当时的信息很不发达,辟谣的能力非常有限,于是,潘金莲也跟着名誉受损。这些流言蜚语,如洪水猛兽,将潘金莲的美好形象毁掉,将武大郎的清官形象毁掉。悠悠之口代代相传,施耐庵根据民间的道听途说,再艺术加工,将潘金莲和武大郎钉在了文学的耻辱柱上,蒙上了千古不白之冤。
2、我只是解锁了保暖的新姿势罢了
柳下惠是谁,他叫展获,因其封地在柳下,所以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柳下惠可谓是正人君子的代名词,“坐怀不乱”这一事件的发生把他推到了正人君子的榜首。
胡炳文在《纯正蒙求》里为我们记载了柳下惠做好事的全过程:
“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都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
至此,柳下惠的美名传遍天下。但仔细推敲,发现故事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故事的打背景是荒郊野外,既然是荒郊野外那么这个故事是谁说出来的?在保守的封建时代,被抱了一夜的女同学居然好意思对别人讲自己被一个男人抱了一夜?而柳下惠又真的会将自己“坐怀不乱”的故事说给别人听吗?
或许还有其他的可能,柳下惠患有ED?
3、“航海王”马公公
“我是要成为航海王的男人!”郑和在朱棣面前说道。
“想要航海王的财宝吗?想要的话可以全部给你,去找吧!他把所有财宝都放在那里。”朱棣说道。
朱棣的一句话,开启了明朝的“大航海时代”的序幕,之后郑和7次下西洋。
郑和是他为官后改的名字,他的原名叫马三宝,是不是萌萌哒。马三宝少年时期被掳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役中,马三宝为朱棣立下战功。朱棣为避讳其母马氏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让各国知道了东方巨龙的存在,西洋各国纷纷前来进贡,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但是郑和在新世纪的航路上却始终没能寻得真正的大(zhu)秘(yun)宝(wen)。
4、我不懂爱我不懂爱我不懂爱
小时候看白娘子极度讨厌法海这个角色,他一味的凭着自己的“道义”去破坏者别人的幸福,难道妖怪就真的就不配拥有爱情吗?
《白蛇传》中的法海虽说是为了拯救苍生而降妖除魔,但其思想有所保守,以偏概全,认为所有的妖精都应该予以收服,这也是这个人物形象的矛盾点。而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中的法海又进一步黑化了。历史上的法海俗名裴文德,是唐朝高僧,并没有参与红尘之事,在江苏镇江的江天禅寺还有他的塑像。
5、你才脑后长反骨你们全家脑后都长反骨
一说到魏延,我们就能想到当年在长沙和黄忠一起投降蜀军,诸葛亮看其脑后有反骨推断其久后必反,果不其然诸葛亮刚一死魏延就想谋反,被马岱所杀。
呵呵,《三国演义》真有意思。
魏延出道时期的战绩暂且不谈,我们直接跳到三国中后期。可以说在领兵面,除司马懿以外几乎没人能与魏延匹敌了。蜀汉建兴八年魏延独自领军大破连诸葛亮都不敢小看的郭淮。
《三国志》卷四十《魏延传》“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
在诸葛亮的几次北伐中,魏延也立下战功无数。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载:“宣王(指司马懿)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
诸葛亮首次北伐,魏延大胆提出中出子午谷、奇袭长安的战略,当然被“谨慎”的诸葛亮一票否决:
《三国志》卷四十《魏延传》注引《魏略》。“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唯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诸葛亮“以为此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
那么魏延最后造反了吗,纯属子虚乌有。关于魏延的死法说法颇多,最热门的一条是诸葛亮死后,魏延与杨仪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不愿意做断后的将领,便快马加鞭赶在杨仪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开始互撕,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董允、蒋琬也都不喜欢魏延说魏延有反心。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但魏延的兵不听命令,一哄而散,仅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到汉中,杨仪派马岱与汉中斩杀魏延。
6、我潘家都被黑习惯了,我就看看不说话
潘仁美可谓是小说中奸臣的代表,残害杨家将不说,残害人民就不合适了,我想入戏深的同学看到潘仁美死都有想放鞭炮的冲动吧。
上一篇:潍坊红酒哪家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