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河南地缘格局,河南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河南,中原,中国河南地缘格局,河南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河南地缘格局,河南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河南的地缘格局:他是中原中的中原,中部中的中部
说河南地理,必然绕不开——中原。
这是一个很人文地理的词语,也是听起来很“诗与远方”的词语。而最早的“中原”一次,的确出自《诗》之中: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诗经·小雅·小宛》)
不过,这里的中原意思很简单:坦荡的原野,并非特制某一地区。今天我们提到的中原,一般指的是“早期的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指范围一度成为华夏农耕王朝的代称。
中原,或早期中国,其说法版本多有不同,但基本不超出黄土高原东南至华北平原的黄河中游地区,也正是此前文章中所说的“黄土金三角”地区——山西汾河谷地(临汾-运城盆地)、陕西渭河谷地(关中盆地)、河南伊洛河谷(河洛盆地、洛阳盆地)。
对于中原,近、当代工具书这样解释:“古称河南及其附近之地为中原,至东晋南宋亦有统指黄河下游为中原者。” (舒新城主编、中华书局1936年出版的《辞海》) 注意,这里的河南,指的是今河南省境内黄河以南地区,因为河南省是跨黄河的。“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河南省。” (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辞源》)
当然,以中原为中心的王朝版图扩大到哪里,就把“中国”、“中原”的范围扩大到那里。中原,也常以相对边疆、边缘的方位,将其作为整个王朝的代名词。
无论中原的内涵和外延有多大,有一片从黄土高原、秦岭山区延伸到华北平原的区域,总是无法被绕开的,那就是——河南!
因为,它是“中原中的中原”。
▲
古本彩绘《禹贡九州图》
南与中国自然区划的关系
地理学家黄秉维先生的中国自然区划图
中国划为三大自然区
华北与华中以秦岭淮河为界
其次,他是黄河与长江之间、南方与北方的中间地带。
现实中,行政区划往往与地理区划相矛盾。如,拥有大片华北平原的山东,跟福建江西等同属“华东”;拥有大片华北平原的河南,跟广东、两湖一起划入“中南”。说到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南方与北方”,河南似乎是最难站队的省份。南北方(主要指的是中国中东部地区)怎么分?主要有三种说法:以长江为界,江以北为北方、江以南为南方;以黄河为界,河以北为北方,河以南为南方;黄河以北为北方,长江以南为南方,中间有一个过渡带。
▲
三种“南方与北方分法与河南关系
三种分法,第一种河南是“北方”;第二种河南是“南方”;第三种河南,处于中间地带。
第三,古代河南地区(尤其洛阳所在的河洛)的方言,被视为“中州正音”、“中州雅音”,大致就是古时普通话的音韵基础。关于“中州音”是否就是今天的河南方言,我们不做探讨。关于“正音”与地理环境区位的关系,古人已经进行过论述,认为“不南不北”的区位,可以集合声音气韵之精粹。“中原当南北之间,际清浊之会。故宋制中原雅音,合南北之儒,酌五方之声,而一折衷于中原。谓河洛不南不北,当天地之中,为声气之萃。(明吕坤 《交泰韵》)
▲
河南省与其方言分区示意图
底图:《中国语言地图集》
除此之外,象征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圣的五岳圣山中,中岳嵩山位居河南中部,并衍生出了“天地之中”等系列文化景观。其他地方的我们,用“行不行”、“可不可”的时候,河南话则是“中不中”。
中,是河南在地理上的最鲜明特征,也是平时谈论较多的。除此之外,他还应该拥有另一个标签:四。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区划,河南都绕不开“4”这个数字。我们甚至可以说:河南——是中国“最四”的省份!接下来请看细细分解。
一、曾经:四面虎狼,四战之地
春秋战国,奠定了后世的区域文化版图和“地方主义”,如陕西称三秦大地,山西称三晋大地,河北称燕赵大地,山东为齐鲁大地,江浙是吴越大地,湖北湖南属“楚地”,四川盆地为“巴蜀”。河南,却没有用这个“某诸侯国+大地”的套路,其简称“豫”也不是来自诸侯方国,而是九州之一的“豫州”。
这是为啥子捏?
从西周封国到战国结束,河南地盘上先后登场的诸侯实在太多(甚至可以说密度最大)。那时候封疆建国,越是富饶肥沃的地方,封的诸侯密度就越大,最早的陕西、山东、河北、山西、湖南、湖北、江浙这些地方,除了靠近河南的部分区域,其他地方都还属于“待开发”之地——周边地区的诸侯,本来就密度小,随着后来“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的兼并,就剩下几个列强了。
▲
春秋早期诸侯国分布与河南关系
制图:王岩
▲
春秋晚期诸侯国分布与河南关系
制图:王岩
▲
战国时期主要列强与河南关系
东周的时候,天子的都城和地盘在河洛盆地洛阳周围,河南境内光是较大的封国就有陈、卫、蔡、郑、蔡、邓、宋,后来晋国不断越过黄河灭掉河南境北部多个小国,楚国则沿着汉江流域向北发展,灭掉河南南部多个小国;战国时晋国被韩赵魏瓜分——战国七雄中的这三个诸侯,以及楚国,在河南境内均有一席之地,周边还有宋、卫。当时,广大南方省份基本都是楚国地盘;山东有齐、鲁,河北有燕赵,山西有韩赵魏,陕西是秦的天下。尽管当时诸侯已经剩下了几大强国,但河南依旧是“列国纷争”局面。
诸侯多,首先是经济文化太发达。因为太发达,甚至还衍生了一种独特现象:负面新闻多。古文中提到的许多寓言、成语,宋国(拔苗助长)、郑国(郑人买履)、卫国(郑卫靡靡之音)、蔡国(讳疾忌医)等河南的诸侯国,成为负面新闻多发地——被今人称为古代版的“地域歧视”。
所谓“歧视”,是今天人的眼光。殊不知,在百家争鸣的先秦,这些地方也恰恰是盛产人才与大师的地方。喜欢讲这些故事的《韩非子》、《列子》、《庄子》、《吕氏春秋》,其作者韩非子、列子、庄子、都吕不韦是土生土长的河南本地人。在那个纷争之世,各派各家为了表达主张,多写论辩之文,所以常常举现实中的例子来说事。而河南地区是当时的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方,出的名人大咖多,其著作思想影响自然就深远——因为这些意见领袖的传播,“负面新闻”竟然成了这些诸侯的标签,其实并非事实的全部——这在当时并非存在所谓的歧视。
言归正传。直到战国后期,河南之地,韩赵魏三国疆域在此犬牙交错,周天子、韩、魏都城都在河南,赵国都城邯郸,也与河南安阳一河之隔,南部地区早已被楚国控制,东北部还有一个弱小的卫,宋国一度被齐国吞并。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六七个诸侯瓜分着——这在其他省份,是不存在的现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