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最喜欢哪首宋词?为什么?
时间,词人,最喜欢你最喜欢哪首宋词?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u003c\u003c钱塘湖春行\u003e\u003e,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写出了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色,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让我想起了在上个世界生产队的时候,村里养了好多大水牛。村里就留几个岭,我们叫做牛场岭,专门用来放牛。
每年早春,人们早早放一把火,把岭上的干荒草烧掉。没几天,草根上就长出嫩牙,我会想起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牛场岭上的嫩草芽,没几天,就变绿了 。
遥看草色近却无。已忘了谁的诗,就像是为我们村里牛场岭的春天写的。
有各别陡的岭坡有点地方,连点草根都没有。
多年后我想起家乡的牛场岭,想到读过白居易的\u003c\u003c钱塘湖春行\u003e\u003e写了一首诗。
水城牛场岭今昔。
昔日水城牛场岭,
荒草未没牛之蹄。
改革以后面貌变,
牛场岭上树成林。
当放牛人赶着成群的牛在岭上啃嫩草时,你会看到大小不一的牛,甩着长长的牛尾巴悠然自得的样子。
它们永远的留在我记忆的深处。
后来分田到户,后来把牛场岭也分到各户 。随着农也机械化的普及应用 村里养牛的渐渐少了。
好多人家在牛场岭上植树,一年年过去,牛场岭上的树长大成林。
于是 ,我为家乡的牛场岭写了那首诗。
我的家乡叫水城,在广西鹿寨县境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横看成岭测成峰,
远迎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流传千古习习生辉。作者把庐山写的神乎其神。崇山峻岭,错枞复杂。横看是岭,测看是峰。把庐山描写的神神秘秘。引无数人更对方庐山的向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江城子巜十年生死两茫茫》原因:情景结合,特別是爱情的忠贞持别感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诗中,我最喜欢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小孩易记易读易解,不像其他诗晦涩难懂。对现在打拼在外的人,静静的夜晚,思念家乡,思念故乡的亲人,再苦也不苦,苦去甘来。就是喜欢这首诗平白如话,意境美好,老少皆宜。
宋词,我最喜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这是重阳时期,美好的景色,可是思念远方的亲人,亲人没在身边,借酒消愁,心儿凉透,人焦得象菊花一样瘦!此情此景…喜欢她借境抒情,写意!境,情相结合,大美!
当然唐诗宋词优美篇章太多了,各人喜欢侧重点不同,各自举例一,二而已,用以回答题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诗宋词中,惹人喜欢的很多,我更喜欢的要算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
该词写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果翻译一下的话可以这样描述:时常记起在溪边亭中(喝酒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还在沉醉之中),竟忘记了回家的路线。尽了酒兴、尽了玩兴,直到天色向晚才划着小船往回赶,却不小心(云里雾里)划进了藕花深处丛中。一起争着划呀、划呀,又惊动滩头的一群鸥鹭。
李清照的身世变故、创作成果这里毋庸赘述。我为什么更喜欢她的这首词呢?一是“顽皮玩味”,二是“随性尽兴”。该词应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试想一个青葱少女,背着家人、与几个小伙伴一块到溪边玩水,还偷偷喝酒,就不怕被爸爸妈妈“打一餐”啊!人家小时候最怕“挨打”,爸妈也最怕细伢子“玩水”。但词作者就是这样顽皮,也就是这般随性,想玩就玩、想喝就喝。当然这种顽皮还是“玩出了味”,炎天暑热,那时候有没空调电风扇,待在家里闷热、郁闷,结伴到溪边玩水、亭下纳凉,是消暑解闷的乐事儿,多有味!当然还有喝酒啊、划船啊,这番随性也算“尽到了兴”。也许还是怕爸妈担心,所以到了晚上还得要赶着回家!也由此引发“争渡”的另一番景象,这可是平常状态下难以感受得到的一份“兴致”,也是作者终身难忘的一次“情致”。这样的乐事儿,能不令人喜欢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