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中美孩子共同行动的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的孩子缺乏自信,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会这样?
孩子,中国,家长在中美孩子共同行动的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的孩子缺乏自信,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会这样?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之前组织过一次中美孩子共同行动,明显感觉中国孩子略微缺乏自信,造成这个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普遍中国孩子会缺乏自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平均而言,国外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说话能力以及独立自信方面还是比中国孩子要强一些的。以下的答案可能不科学,仅仅是我的分析:
1.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让很多孩子成了小皇帝。一对夫妇四个老人照看,孩子的愿望都尽量满足,无意中给孩子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很多中国孩子都有祖父母照看,祖父母的隔代爱比父母更加厉害,而且喜欢给孩子代劳。
2. 中国的学校教育没有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能力。我们的很多老师对学生采取批评式的教育,相对而言,西方或者说美国的鼓励教育比较多。我曾经在两个星期内参观了一个学期内所有的中小学,发现他们的所有课堂都有学生自主的部分。即便是做矩形图这种联系,也都需要学生自己商讨完成,然后由组长到讲台进行说明。这是小学生的课堂,相对而言,我们的灌输比较多。
3. 国外,至少美国推崇的是个人表现,而中国人都不支持做出头鸟。我们的孩子经常不举手回答问题,近些年来好一些。我读书的时候,老师问有没有人回答,很少人主动。国外的课堂重视学生的参与和表现,参与和表现也是评分的标准,学生也都愿意参与。
4. 国外的高中就有公共演讲课。公共演讲注重的就是自信,我们的高中还都在忙着高考呢。
5. 我们的父母经常过度关爱和过度关心孩子,不知不觉让孩子失去了独立和自信,更加离不开父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缺乏自信,是一个结论。具体表现有哪些呢?不踊跃发言?不爱与人交流?见人往后躲?还是脸红,说话因为紧张而结巴呢?不同的表现行为,不同场景,原因是不同的。
所以,“中国孩子没有美国孩子自信”这个结论是不是草率,或者表现了说话家长爱比较的特点,甚至内心还比较自卑。
如果安全感不足,而表现的害羞,我觉得这不一定是坏事。因为人没有安全感的话,本能的行为退缩,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表现。因为不顾危险,横过马路,或者对人没有戒心,反而需要多关注,注重孩子的安全教育了。
在行为表现上,中国孩子没有美国孩子活泼,外向(姑且这么定义吧),
我觉得跟中国文化传统和家庭教育有关。
一,从文化差异来看,
跟美国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是内敛的,沉稳的。
美国是移民国家,从大面上讲,都是冒险家的后代。在孩子的表现上,也是喜欢呈现自己,开放性强。中国是拥有厚重文化的古老国家,秉持谦虚内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想,即使都是内心自信,美国孩子与中国孩子的表现方式还是有差异的。
而且,美国一直是强国大国,中国有百年的被侵略史,所以国家优越感也是不同的。美国孩子更像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中国孩子就像穷人早当家的孩子。
二,从家庭教育来看,
如果中国家长怕孩子骄傲,更多的采用的是批评式教育的话,孩子的往往因为被认可不够,内心缺乏自信。
即使是很多的中国成人,做事的动力也不是为自己,而是在等待他人的认可。如果家长给的认可不够,孩子不仅信心不足,而且容易活不出真我。
所以,适当的认可孩子的进步和成长,也是孩子正确认知自己的能力和个人魅力,活得精彩和潇洒的一个秘诀。
包办替代,过度喂养,怕这怕那的父母养出的小孩不自信。
孩子的自信,不是凭空长出来的,不是家长夸夸其谈出来的,而是孩子自己体验来的。如果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如果家长什么都替孩子想好,未来的路,工作的单位,甚至终身伴侣都包办替代,家长拿主意的话,孩子就只会依赖父母,自信从哪里来呢?
要想孩子有自信,就需要让孩子亲子去体验,多探索。家长或许有这样的体验,自己希望孩子不要走弯路,但是孩子还是决定去做。
家长的体验是家长的体验,孩子的体验是孩子的体验。每个独立的个体都需要走出自己的人生。自信,不可以遗传,是需要个人体验出来的,是一次次的成功体验到的,哪怕是第一次独立行走,第一次自己吃饭,第一次独自横穿马路,第一次演讲后受到小伙伴的鼓掌欢迎等等。
我主观上不认为,美国孩子普遍比中国孩子有信心。但针对想增强孩子自信的中国家长,我有几点建议:
1.让自己更自信,孩子也会更多自信。
2.真实表达对孩子的欣赏和认可,不吝惜表达。
3.给孩子足够的爱和陪伴,放手让孩子锻炼。
4.创造环境和机会,让孩子体验和探索,获取成功体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稍加留意,到处是,爷爷奶奶,家长暗示孩子听话啊,乖啊,培养顺从。不利于孩子独立性。帮孩子拿书包,替孩子拿主意。溺爱。一个大男孩,180高,免试入名牌大学,第一个周末,不知道怎么回家,站在路边打电话急哭了。从未坐过公交车。2.习惯于标准答案式学习。把结论当成事实。把课本上或老师或家长或权威或历史名人,说的每一句话当成真理,直接接受,不会主动去疑问反思批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如何防止蚊虫叮咬宝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