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药煎煮,并非时间越长越好?
药物,煎煮,时间中药煎煮,并非时间越长越好?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中药煎煮。并非时间越长越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药煎煮的时间由具体情况而定,发表药用来治疗外感疾病,发散风热用选用的银翘散、桑菊饮,都需要轻煎,不能煎煮过长的时间,吴鞠通所谓令香气大出,便要停止,倒出汤药,温度适宜后服用,《温病条辨》所谓煎煮时间过长便入中焦,因此不能久煎。而发散风寒药物需要得温度之助,因此可以适当加长煮药的时间。
另外芳香的药物要后下,因为方向药物性质轻散,过煎便使得有效物质挥发,如藿香,砂仁等,而有些药物的性质不稳定不能耐受长时间的高温,因此不能长时间煎煮如钩藤,雷丸等,其中不如煎剂的药物不算在内。
需要长时间煎煮的药物往往是一些补益的药物,因为长时间煎煮可以使更多的有效成分煮出。如熟地黄、黄芪、党参、当归等,中医认为久煎可以入中焦、下焦。另外有些药物的成分不易煎出需要久煎,如贝壳类的牡蛎、石决明等,一些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久煎可以使有毒的成分被破坏,如附子、乌头等。
因此并不是久煎适合所有的中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煎中药并非、时间越长越好,芳香型与温补型亦有区别。煎药要根据剂型的情况而定,一般煎中药、芳香型之类,要浸泡十至十五分钟。温补型之类要长一些,矿石与甲壳类、生药(在配伍中、要求尽量打碎),一般浸泡时间在四十至六十分钟左右。煎中药汤剂、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清洁水。水是汤剂的基础,也是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媒。不能用混浊不洁的水,也不宜用开水,放水量要适当,第一次煎时可多放一些,一般以浸出药面1.5一3厘米为度。第二次煎(复煎)、放水量不超药面(刚浸过)。但对体积大、多吸水的药物和滋补药宜用水多一些,发表药和攻下药宜用水少些,须酌情灵活掌握。
2、掌振火候。火是汤剂制备的唯一反应条件。前药的火侯可分为三种①文火(指火焰微弱:适宜于滋补者,开始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使药汁浓厚,药力持久。②武火:适宜于解表药,用猛火急煎,使药气足,药力迅速。③文武火:适宜一般耐煎性药,用文武火和武火交叉煎煮,使有效成份充份溶出。
3;煎煮时间。初煎解表药,一般在水沸后再煎15一20分钟;初煎滋补药在水沸后再煎30一40分钟即得。
4、煎药次数。一般解表、发汗、泻下、止痛药煎一次即可;滋补药应煮两次。煎出的药液量,成人一般、约180一200毫升即可。五岁以儿童是成人量的三分之二或三分之一;五岁以下的儿童一次服用量约为成人的三分之一。
5、另包药处理。①先煎药:先将先煎药,先煎15一20分钟(均以煎沸后起计),然后将其他药加入同煎。②后下药;待药汁煎至预定服量时,然后将后下药投下,与药汁同煎片刻即可。③包煎药:先将将包煎药用洁净纱布包好,与其它药同煎。④冲服药:先将冲服药放在碗里,将煎好的药汁冲落、搅匀即可。也可用药汁送服。⑤焗服药:先将焗服药放入容器内,加入热药汁(或热开水),用盖盖上,待温度降至适宜时,滤出药汁服用。⑥兑服药:将兑服药蒸或炖取溶液,兑入过滤后的其他药汁中,搅匀后服用。⑦另溶药:当药汁煎至预定服量时,即将药渣取出,然后将另溶药加入同煎,待溶解即可服用。
6、选用煎药用具。最好用砂锅(沙煲、瓦煲〉,忌用铁制器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药煎煮是否时间越长,有效成分就越多?专家表示,煎煮时间应视药物种类和疾病性质而定,并非越长越好。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冯明说,一般中药首煎从沸腾起计算约需半小时,第二煎则可略长10分钟。煎药次数以2次或3次为宜。
一般药物可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则分先煎、后下、不必入煎、包煎以及另煎等各种情况,需遵医嘱。此外,阿胶等类药材与其他药同煎容易粘锅、熬焦,应单独将其放入水中或已煎好的药液中加热融化后兑服。
需注意的是,药材不必过度清洗,但最好在煎之前加以浸泡,以药材浸透为好。较花、草、叶而言,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浸泡时间稍长些,以半小时至1小时为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要看煎煮什么药材而定,很早前抓药都是要分包的,现在抓药可就问题多了,如矿石类的药和质地坚硬及根茎类的就要煎煮时间长一点,有些药可就要讲究了。现在医生也都讲不清,所以煎煮的中药汤有些成份就或多或少或没了。这也就是个人的体验。
上一篇:电脑显示屏一直闪烁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