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汉文帝为什么十分欣赏贾谊?
贾谊,汉文帝,文帝汉文帝为什么十分欣赏贾谊?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文帝与贾宜,贤才遇明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单地说,贾谊大名显于君王求才之际,有与汉文帝价值观一致,王佐之才,有报君之忠,无权位私心。
春雨贵如油,好雨下在皇帝心田
陈平、周勃、灌婴等功臣与齐王兄弟三人诛灭诸吕,皇位空缺。功臣为私心迎立代王刘恒入京称帝。刘恒听从宋昌的建议仅带七人赴虎穴探险。刘恒继位之后,如走钢丝一样平衡在诸侯王和功臣之间。刘恒是位有雄心的皇帝,继位之后,从地方选拔能力。河南郡守吴公因为治理地方有功,进入朝廷。吴公趁机向汉文帝举荐贾谊。汉文帝即刻召见。一见面才发现,贾谊是少年才子,年龄与汉文帝相当,知识渊博。汉文帝任命贾谊做顾问。
贾谊一上来就给文帝提供建议,以宽仁之政治天下。提出善待乡老,减税赋,取笑诽谤朝廷罪等一系列措施。这些策略正合汉文帝的执政理念。功臣迎立代王为帝,在去京城前代王府中的大臣都担心中功臣的阴谋不让刘恒前去,只有宋昌分析天下局势,认为可以大胆前去,就曾经提到过一条:
汉兴,除秦苛政,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
文帝很清楚,实行仁政,是他立足于暗流涌动的朝局的重要一条,而且各方的阻力最小。所以,贾谊提出这些政策的时候,文帝不知道有多高兴呢。贾谊不但提了好的建议,而且,前面的建议都说到文帝的心眼儿里了,而且可实施性都很强。
贾谊王佐之才,只有忠君之心,无权位之心
汉朝初期,虽然对秦法有选择实施,但是大部分都继承过来了,还是有些严苛。贾谊的建议,正是形成数千年的帝制思路---外儒内法,王霸之道杂之。贾谊提的建议都是立足长远,基于国家大政方针的事,不是一时之功。
而且,贾谊不避权贵,建议控制功侯的权力,并建议不在朝廷任职的功侯到自己的封地以减轻京城的物资供应和治安压力。也不避私人关系,上书该变正朔,历法---当时流行的一种思想,按金木水火土生克演绎理论每个朝代都有自己代表的五行标志,如周为火德,秦为水德--汉朝初年因承秦制,所以依然以水德为自己的标志,而这一套制度是贾谊的老师制定的。贾谊认为,汉朝应该是土德。
为施行遣送功侯,文帝甚至把周勃免职,让他带头到封地居住,后因为匈奴入侵,没有完全执行。改正朔也因为时机不成熟而没有立刻执行。甚至,因为大量功臣的反对,文帝被迫把贾谊放到地方任用。
贾谊被派往长沙,虽然内心惆怅,但是仍然继续上书,提出治安策,其中重要一项就是‘众建诸侯’--让诸侯王的所有儿子都能继承土地而不是仅长子继承,实际上就是削番。虽然汉文帝没有立即实施削番,但是,众建诸侯,汉文帝已经听进去了,并开始不动声色的实施。
后来贾谊被文帝任命辅佐文帝最喜欢的儿子--梁王刘揖。结果刘揖骑马时受伤死亡。贾谊认为自己没有尽到照顾刘揖的责任伤心欲绝。但是他却明白了文帝不削番的良苦用心,并提议将梁王的地盘封给刘武,梁地富庶而且地处战略要冲,刘武与太子为同母的兄弟,让刘武成为朝廷的重要屏障。果然,在景帝即位后,吴王等反叛,梁王在平叛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看看,贾谊在这些建议的时候,可曾有半点私心?以如此大才,如此忠心,任何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怎能不爱惜?
引用毛主席的诗词看看对贾谊才华的评价也很高:
七律·咏贾谊
毛泽东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草台班子
公元前179年,也就是汉文帝刘恒登基改元后的第一年,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被汉文帝特旨从洛阳招来京师,成为了西汉帝国最年轻的博士官。他的名字叫贾谊。
作为战国大儒荀卿的再传弟子,博通诸子、文采斐然的贾谊对西汉初年这个充斥着浓烈的草莽气息的朝廷大概是不太满意的: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平民政权,上自皇帝、下到文武百官,其中许多人都是光着泥腿子的贫贱阶级。
高祖刘邦与两任名相萧何、曹参原先不过是秦朝的低级吏员,陈平、王陵、陆贾、郦商,这些在汉初政坛上喑呜叱咤的风云人物发迹前甚至连基层公务员都没当过。
跟随刘邦造反之前混得最惨的估计要数周勃:堂堂七尺男儿只能靠编织蚕山糊口,用度不足的时候还得在出殡的队伍里客串吹箫乐手,挣几个散钱贴补生活。
翻出西汉开国君臣的这些贫贱往事并不是要嘲笑他们的出身——英雄不问出处,一个能够从尘埃里一路平步青云的英雄人物当然有他值得尊敬的地方。
但是,这些没有接受过正经教育,缺乏礼乐观念的平民猝然当政,的确让这个新建的国家显得不那么“有规矩”,这一点,甚至让高祖刘邦都感觉头疼得紧。
《史记·叔孙通列传》里说,因为建国以来朝仪不修,在高皇帝亲自主持的宴会上,这些鸡犬升天的开国功臣们饮酒争功,放肆喧哗,甚至当着皇帝的面拔剑击柱。
要知道,秦朝的老规矩可是寸兵不得上殿的!现如今明晃晃的刀剑就在鼻尖下舞弄,眼前的光景儿或许让刘邦想起了鸿门宴上的旧事,他开始担心了。
已经在刘邦身边韬晦了好几年的先秦博士叔孙通趁机向皇帝进言:“打江山不得不倚仗斗士,守江山却必须重用儒生。要使上下有序,尊卑有别,制定朝仪的事儿您交给我办。”
“不会太复杂吧?”
“陛下放心,朝仪因时制宜,不必照抄前朝那些繁琐的老规矩。只要顺应世事人情而稍加约束,纳入规范就好。”
“那你试试。要求就一条:简单点儿,拣我能整明白的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