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哆啦A梦的名字为什么从最初的机器猫变成了哆啦A梦?
机器猫,哆啦,藤子哆啦A梦的名字为什么从最初的机器猫变成了哆啦A梦?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这个美妙的名字,其实是出自日本人讲英语时的独特口音。“哆啦A梦”是日本人读英文“梦”,也就是“dream”这个单词的读音,而早期的机器猫漫画,就叫“dream”,这本漫画也确实成了无数孩子童年的梦。所以“哆啦A梦”等于“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机器猫”或“小叮当”这两个名字都挺好,虽然风格一严肃一亲切,但好歹是个宠物或动漫人物的名字。而哆啦A梦感觉很装13,我知道美梦、好梦,A梦是什么东西?哆啦A梦根本就不是一个名字好吗?谁瞎起的?别扭,叫:哆啦猫我看都要好很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机器猫》想必大家很熟悉,讲的是四年级小学生野比康夫性格懦弱、学习不好,经常受到小伙伴的欺负。为了改变康夫的前途,一只蓝色的机器猫——阿蒙从未来世界来到了康夫的身边。它能从口袋里掏出各种道具帮助康夫,还可以带他穿越时空,带给康夫无限快乐的同时,也闹出了不少笑话。(为什么叫康夫、阿蒙后面会解释)。
《机器猫》原著是藤子不二雄,其实是两位漫画家——藤本弘和安孙子素雄合用的笔名。之前二人并非专职漫画家,后来两人因共同的爱好开始了职业漫画家生涯。多年后两人解除合作关系,藤本开始用"藤子·F·不二雄"这一新笔名,而安孙子则选用了“藤子不二雄A”。
《机器猫》首先是通过漫画进入国人视野,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引进,这个版本的角色译名分别是机器猫、野比、静子、大胖、强夫。而动画片则是广东电视台以“叮当”这一译名引进译制的,角色译名分别是叮当、大宝、小静、大熊、小孬。就在各省播出《叮当》的同时,央视版《机器猫》隆重登场,角色译名分别是阿蒙、康夫、小静、大熊、强强。当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云贵台播放的《叮当》和央视版《机器猫》播出时间几乎相同,两个版本同台竞技,到底是阿蒙还是康夫,很多人分不清楚。
由于《机器猫》的火热程度,各个版本的《机器猫》漫画、动画以及音像制品的译名让人眼花缭乱。直到2004年,作为漫画版权所有者的小学馆在上海正式发布了机器猫的官方中文译法——“哆啦A梦”,随后重新配音的《机器猫》在国内播出。此举也是完成了"藤子·F·不二雄"生前的愿望,他希望由他创造的猫形机器人在世界各地都有统一响亮的叫法。这样做既尊重作者的原意,又能改变各个版本的无序状况,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吗?欢迎留言!
大家点个赞吧![呲牙][呲牙]
上一篇:男女之间有真的有纯友谊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