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提高自己的逻辑和全局能力?
都是,自己的,命题如何提高自己的逻辑和全局能力?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提高自己的逻辑和全局能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福尔摩斯的创作者柯南·道尔曾有一句名言:
“一个逻辑学家,不需要亲眼见过,或听过大西洋和尼亚加拉大瀑布,他从一滴水中就能推测出它们。”
这么一句神乎其神的话,让很多人对逻辑学产生了向往,但是我们仍然不知道,一个逻辑学家到底是用什么方法,从一滴水中推论出大西洋的呢?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谈谈逻辑的具体方法:论证。
逻辑推理的基本过程,就是根据已知正确的第一个观点,推论出第二个观点,这就是论证。
论证可以是错综复杂的,因为它可能包含着许多命题,但是每个论证无论形式上多么复杂,其实本质上都是简单的。
它们都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前提”,即支持性的命题,二是“结论”,即被证明的命题。
通常,我们会给命题附上逻辑指示词,以便分清前提和结论,前提常用到的指示词是“因为”、“既然”、“由于”。
而结论则常用到“因此”、“所以”、“从而”,比如:因为戴维经常和老板发生争执,所以他被调到了休斯敦去工作。
“经常和老板发生争执”就是前提,它提供了支持性信息,如果我们承认这个前提是真的,那么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调动。
所以,前提是论证的基础,做出正确推理的第一步,就是要确认前提的正确性。
在所有命题中,有些可能是“全称命题”,也就是说这个命题的说法适用于所有特定的个体。
比如“没有男性是妈妈”成立,那么“这个男性不是妈妈”就一定成立,这个例子很普通,但它值得我们关注。
因为它生动地体现了论证中的必然性,如果我们知道某个结论是对整个类别成立的,那么它就必然对这类别中的每个个体都成立。
但反之则不然,从特称命题就不能推导出全称命题。比如“一些女性是母亲”,这是个绝对无误的命题。
但是,却不能因此推导出“所有女性都是妈妈”,这说明,前提正确未必结论就一定正确。
因为整体可以包括部分,部分却不能包括整体,从特称命题到全称命题的推论,过程必须是谨慎的。
仅仅因为某些特征适合于整体的某个部分,就声称这些特征必然适合于整体,这就是明显的错误。
比如我们生活中常遭遇的地域歧视:“上海人都如何如何”,或是星座歧视:“处女座如何如何”,又或者性别歧视:“女生都学不好理科,女司机开车技术都很差”。
这都是典型的从特称向全称推导的错误结论,这种以偏概全的谬误很难避免,所以在面临类似情况时应该加倍小心。
论证的一个常用方法,是三段论。每一个M都是P。每一个S都是M。
所以,每一个S都是P。其中,M代表中项,P代表大项,S代表小项。中项是尤其重要的,因为它的人物是搭建起联结其它两项的桥梁,它是论证成功的关键。
比如:
每个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的成员都是专业运动员。
维京队成员都是NFL成员。
所以,维京队成员都是专业运动员。
我们不需要知道NFL和维京队成员都是谁,但是仅仅从结构上看,这个论证是成立的。
三段论的根据是,首先确定M是P的一部分,然后确定S是M的一部分,从而推导出S也是P的一部分。
可以说,三段论仍然是一个整体包含局部的推导过程,而不是从局部向整体推导的过程。
人脑是善于比较的,事实上,没有比较,观念也就无从产生。正是通过比较,我们才能辨别事物的异同,正是这些纵横交错的比较构筑了人类的观念。
如果不能通过比较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我们的观念就会产生脱节。
我们会有想法,但是每个想法都是孤立存在的,我们不知道如何将观念连接在一起,来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
当我们比较两个事物时,就会发现它们或者完全相似、或者截然不同,或者部分相似。
比较的根据是什么呢?相似,就是在一个事物中观察到的特性,与另一个事物当中的类似特性相匹配。但只要是两个事物,就不可能为完全相同。
相似和不同,有时并没有一个完美的分界点,可能同多于异,也可能异多于同。所以要记住,在对比任何事物,尤其是庞大复杂的事物。
比如人、历史事件等,要谨记不能仅仅因为在比较时发现了很多相似之处,就鲁莽地得出“这两个事物是一样的”这种结论。
让我们再回到“前提”和“结论”这个推理的基本两要素中来。
试想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经济学家做出了一个预测:通货膨胀将在未来六个月内收缩,往往他没有任何解释,很多人就会相信他的观点。
此时,这个预测的可信度,完全取决于专家的权威度,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因为某人是某领域的专家,就会相信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但是,论证提供给我们的可靠性,远远高于权威所能提供的。
因为当我们领会了一个正确论证时,我们是依靠自己知道了一些东西是正确的,我们能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掌握这八个常用的管理工具!
一、PDCA管理循环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英语单词Plan(策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处置),最早由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
详解:
—P (plan)计划:是指建立改善的目标及行动方案。
—D (Do)实施:又称执行,是指依照计划推行。
—C (check)查核:对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最终结果进行检查,并报告结果。
—A (act)处置:纠正偏差,对成果进行标准化,并确定新的目标,制定下一轮计划。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意义:
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pdca循环,都需要计划、实施、检查结果,并进一步进行改进,同时进入下一个循环,只有在日积月累的渐进改善中,才可能会有质的飞跃,才可能取得完善每一项工作,完善自己的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