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安庆八县的方言为什么和安庆话不一样,同是近邻各有不同呢?
安庆,方言,怀宁安庆八县的方言为什么和安庆话不一样,同是近邻各有不同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安庆原有八个县,八县指怀宁县、潜山县、枞阳县(现归铜陵)、望江县、太湖县、岳西县、宿松县、桐城市(县级市)。同属于一个地区,安庆方言和几个县的方言就是不一样,区别怎么就那么大呢?而不像合肥地区近邻的地方,方言很接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看过安庆史话的人应该都知道,安庆城建城历史不长,据有关历史记载大约800年左右,原潜山梅城可以讲是安庆城的前身,也是安徽之源。黄干在宜城渡(唐山)建城后,才有安庆城。
不知安庆人注意没有,安庆东门人与西门人讲话有区别,城里人(城区)与城外人(郊区)讲话也有区别。仅举一例。区:东门人发音(QU),西门人发音(CHU),有些当地的土话区别更大。
查阅有关资料,安庆城区与县区的方言如此复杂,战乱、移民政策、商贸物流及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如城区与怀宁接壤,新中国未成立前,安庆是省府及怀宁县府所在地,且怀宁人大都从江西瓦西坝移民,赣语于当地怀宁话有机结合,逐步形成安庆城区现代方言。其在前清还有不少怀宁及潜山人,移民于陕西商洛地区,可查阅安庆史话,有记载。
安庆管辖宿松县,地处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江西方言、湖北方言及安庆方言纵横交错,多种不同的语言在此交汇,形成了独特的宿松方言。其他县区方言在此就不一一举例解说。且安庆城区为沿江城市,也为对外开埠较早的安徽老省会城市,商贸发达,很多商贾汇集于此,不同的方言在此交汇,形成了安庆独特的方言。
安庆地区方言以赣语、江淮官话为主体,如你要细致去品味各县的不同方言,蛮有意思,且值得去慢慢体会和研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和安庆府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江南省原为明朝南京(南直隶)地区,满清入关后,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南京为国都的地位,巡抚衙门设于江宁府(今南京),清康熙初年,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为江南省。江南省是当时中国最发达的省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因其制过大,为维持满清中央统治,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宁府(今南京)、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首字,称为安徽省,府治定在离南京五百里长江水路的上游安庆。其实大家应该注意到安庆和南京口语上的相似性,"拽死了""一B吊糟""做逼吊怪"等,在许多骂人言语上几乎如出一辙。记得五十年代以严凤英为代表的安庆黄梅戏艺人就是在南京表演时叫响的,继而波及到上海及港澳地区乃至全国全世界的,这种先天的家乡母语(土话)有极强的感染力。
南京话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是官方标准语,并深远地影响到直至今天的中国语言形态。加之六朝以来汉人文化上的优越意识,清代中叶之前历朝的中国官方标准语均以南京官话为标准。南京地区在六朝之前通行的吴音或庶音,中原汉族于五胡乱华时期南迁,北方士族带来的洛阳读书音受本地语音影响形成金陵士音,成为中古汉语音系的代表音之一。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南京话又成为当时北京语音的基础,有明一朝,始终以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长久以来,南京话以其清雅流畅、抑扬顿挫而为显著特征。
安庆府做为江南行省分治后的"安徽"首府,不但大小行政官员都是从南京调任,而且有许多南京移民也像今天的打工人群聚居京沪深一样,传今天的菱湖公园里的莲花就是最早他们从玄武湖移植过来。安庆八县从最早的潜山(古舒州)、太湖、桐城、枞阳、望江、怀宁等,它们应辖古皖国,直到安庆黄干筑城(公元1217年),它们是各自分离的政经体,直到皖府新都安庆府的建立之前,也无实际接触,所以就不难理解它们各自为战的语言体系。
安庆话在演变过程中受到了古徽州特别是婺源话的影响较深,当你徜徉在现代婺源古城区听当地戏班子唱的字正腔圆的黄梅戏时,仿佛就置身于安庆之感。这是因为安庆建城后大量古徽州婺饶两州移民迁徒后所带来的乡音,他们又积极融入了南京官话后才形成了今天的安庆话。这些移民伙同南京移民基本上是富裕阶层,他们又带来了各自的文化精华,在黄梅戏的形成和发展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说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简直是无稽之谈。
原创,欢迎评论区批评指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地方方言各有不同/就象淄博五区四县/相邻相近/各有千秋/方言是地方气息人脉所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仅我们望江就有很多种方言,从村到乡到镇再到县,方言种类太多了。望江与安庆不同,安庆又与六安合肥不同,南方与北方也不同。我就纳闷了,为何我们一个小县城就有那么多方言,更不知全中国到底有多少方言?历史上苦难深重的中国人久经战乱,人口迁移频繁,有自愿的,也有政府安排的,谁都知道这句话_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久而久之很多地方就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其中就包括当地的方言。这是我一家之言,仅供娱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