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铁路轨道上面有很多石子?
铁轨,石头,火车为什么铁路轨道上面有很多石子?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提供一定的弹性和阻尼,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
5.用来保持轨道的平顺性和轨向
那么高铁铁轨为什么又不用铺石子呢?
传统有砟轨道的缺点
(1)需要经常维护(这里的“经常”是相对于无砟轨道而言)。换道砟和清筛等等是工务维护的重要工作之一。列车经过时会带来震动,长期的震动会使路基上的泥土掺入道砟当中。不好理解的话,下完雨找块泥地,用脚快速地踩两分钟,看是不是有水溢上来。掺入道砟的泥土会削弱路基的强度,导致轨面沉降、不平。因此,干线铁路上,每年都需要进行清筛或换道砟、捣固作业。
(2)平顺度和道砟飞溅问题。道砟再平整,也不可能达到混凝土整体道床的水平。并且,由于枕木不是刚性地固定在道床上,列车驶过时,车轮之间的钢轨会带动枕木一起向上弯曲,这一弯曲在重载铁路上肉眼可见。另外列车高速驶过时会出现道砟飞溅的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要小看这些石头,一条火车轨道的使命年限之所以能够达到几十年、上百年,除了和钢轨的质量有关之外,这些石头也有很大的“功劳”。
火车轨道上要铺设大量的小石头,主要有3大作用:
第一:保护轨道的稳定
火车轨道上的钢轨,虽然是用大型的螺丝固定好的,只不过,每当火车经过轨道的时候,那些螺丝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坏。
尽管这种损坏的程度很小,螺丝也没有松动,但是,随着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固定效果逐渐减弱,钢轨的角度也就可能出现一些细微的偏移。
而这些小石头,分布在轨道的两侧,就能够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防止钢轨的角度偏移。
一辆火车,重达几百吨、上千吨,即使钢轨可以承载这样的重量,可是,也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
有了小石头的存在,每当火车经过的时候,一部分的重量就可以分散到两侧的小石头上,从而减轻了钢轨的承重压力,增加了钢轨的使用年限。
除此之外,由于受到天气的影响,夏冬季节,钢制材料也会出现热胀冷缩的情况,那么,钢轨也就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是用眼睛发现不了的,却有可能会影响到火车的正常行驶,而布满轨道两侧的小石头,就可以减弱这种不利的影响,确保轨道的稳定。
第二:保护好轨道两侧的路面
当火车的轨道修建好了之后,如果只有在钢轨的存在,那么不久之后,轨道两边的泥土,要么就会下沉,要么就会出现堆积或者分散的情况,最终影响到轨道的使用。
一到了下雨的季节,有可能会让路面变得坑坑洼洼的,也有可能造成路面积水。
而在轨道两侧铺设了小石头后,就能维持好路面的平整,增加了整个路面的承载能力,而两侧也没有了泥土,即使遇到了连续下雨的天气,也能起到一定的排水效果。
尤其是遇到了严寒的天气,路面就可能出现结冰、冻结的情况,而这些碎裂的小石头,就可以减弱冻害的不利影响。
第三:减震、降噪
轨道两侧的小石头,在分散火车重量的时候,也会起到减震的作用。
与此同时,由于碎裂的小石头会存在很多的缝隙,当火车经过的时候,还可以降低火车的一些噪音。
总结
虽然这些小石头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也会存在一些缺点:一是需要定期维护,隔一段时间,就得在轨道两侧补充一定数量的小石头,二是影响了火车的行驶速度。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高铁轨道,已经不再需要铺设小石头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铁路的铁轨下面有一块枕木,枕木下面有一些碎石头,堆的挺厚的。
这些碎石头是当时历史条件限制造成的,因为当时的经济能力,不可能把地面全部都硬化了。从而只能在土地上铺铁轨。当火车过去的时候就会对土壤有个巨大的压力,时间久了以后就把铁轨陷到土里面去了。
为了防止铁轨陷到土里面去,就用这些小石头堆城来承住枕木,拖住铁轨,确保铁轨不陷到土壤里面去。
所以过去的铁路隔一段时间要把石子儿再翻一遍,是石子儿恢复原先的样子,或者说把已经陷到石子里面的铁轨再抬高出来。
因此过去的铁轨在公路和铁路交叉口上,就不用石子儿铺底儿了,而是用很多的方木垫满公路经过的路面,在这很厚的方木上面再铺枕木放铁轨的。铁轨底下的方木是确保铁轨不陷到土里面的保护措施。
全部的铁路都可以放方木进行保护,不陷到土里面。但是造价太高太浪费,只能用一些石子儿铺到底下了。
现在可以全部用水泥硬化地面了,因此高铁就没有石子铺的铁轨,全部是由水泥打的地基上,铺铁轨的。
火车产生于没有水泥的时代,所以铺铁轨的枕木当年也是木头的。特别是中国的铁轨枕木要求很高的。当初中国所铺的几条铁路都是用核桃木渗过油以后,才做铁轨枕木的。
后来有了石油,就把石油稀释以后浸泡枕木。怎么必须放油浸泡以后才能用,是为防止木头太干燥以及淋雨水以后容易腐朽的办法。
中国的铁路建的多了以后就不再用核桃木了,但是用硬一点的木头还是必然的。
当有了水泥以后,才用起了水泥做的枕木。从此就不再用木头做的枕木了。
铁轨下面铺上很厚的石子儿,也是当年技术有限必然的结局。
因为当年铺铁路的时候都是人力进行的,如果把铁轨直接铺在地面上,确保地面水平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铁轨如果不水平,必然把火车给弄翻了。
所以铺上很厚的石子就容易调节铁轨的水平度。因此当年的铁轨隔个两三个月就要测量一下水平度的。这就是铁路局必须有铁路维修工,长期的铁路测试员,以及隔十里地配备一个巡道工的原因。
铁路巡道工很辛苦的,他承包了10公里的铁路,每天要在这10里地内巡查两遍,用眼睛看一下铁路出毛病没有?
铁路测试员是隔三五个月,要把全线铁路都测量一遍,看看水平度怎样。
铁路维修工就稍微轻松一点,巡道工和测量员没有发出铁路出毛病的信息,他们就隔个两三年,把压塌了的石子儿再重新堆高一点。虽然全铁路线的工作量很大,但隔的时间长也算是轻松一些的。当然巡道员和测量员发现毛病,铁道维修工必须立马去维修。
上一篇:保险与传销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