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有哪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故事?
白马,故事,胡说历史上有哪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明明没有或者事实不是这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类奇葩景象,得先请有“无韵之离骚”美誉的重磅典籍——司马迁的《史记》来开场。
作为一部年代跨度极大且笔墨鲜活生动的经典史书,一辈子呕心沥血的司马迁,却也不留神写出个大硬伤:战国“连横”“合纵”战略两大扛旗人物——苏秦张仪的兄弟情深。
在《史记》的这一段里,这二位战国卓越外交家,都是大学问家鬼谷子的门下弟子,且苏秦是兄张仪是弟,哥俩一前一后下山闯天下,思想主张针尖对麦芒。张仪为了兄弟情分,向大哥苏秦允诺此生不出函谷关的场面,更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可倘若真穿越到战国年间,给张仪送一套《史记》过去。正绞尽脑汁忙着拆六国台的张仪,恐怕得分分钟踢桌子:我管苏秦叫大哥?有没有搞错!
因为,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第一手资料《战国纵横家书》的白纸黑字,《史记》里张仪的“大师兄”苏秦,历史上却比张仪晚出场几十年。真正首创“合纵”战略,与张仪斗得火花四射的,却是战国战略大师公孙衍。却不料司马迁妙笔生花,不单把公孙衍的功业地位平添到晚辈苏秦身上,还凭空给了他一个张仪大师兄的身份。对这位苏秦先生,实在是真偏爱。
不过,鉴于司马迁先生一向严谨的态度,外带战国与西汉间相隔几百年的客观困难。可以相信这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他绝不是故意的。但同样是胡说八道,唐朝的一位仁兄,却是百分百故意的——唐朝奸臣李林甫。
这位唐玄宗的心腹宰相,盛唐天宝年间的头号奸人,一辈子不单整人,更擅长一本正经胡说。而且别看是胡说,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分分钟就给人挖坑。比如他的政敌李适之,刚热情鼓动唐玄宗开发华山金矿,以求富国强兵,李林甫的歪理就来了:“但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凿之非宜。”皇上您的命与华山在一根绳上,金子再多也绝不能开。一句胡话叫李适之栽了个惨,狼狈贬官而去。
这还只是坑一个,接下来他主持大唐科举考试,更是张嘴坑一群。就怕选出人才来和他抢位置,竟干脆一个都不录取。那唐玄宗面前怎么交代?人家更有胡说歪理——“上表贺野无遗贤。”皇上,这说明咱们大唐的人才选拔工作做的好啊,全大唐的人才都被选拔干净了!
这堪称国家伦才大典的大事,竟就在他这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里,轻松糊弄了过去。唐朝比肩李白的大诗人杜甫,参加的就是这次科考,因此也被坑到惨。但更被坑惨的是大唐王朝。诸如严庄等谋略英才,也被李林甫这次刷下来,然后一跺脚就投奔了北边的安禄山,手把手策划了后来那场要了唐朝半条命的安史之乱。
但话说回来,如此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宰相,唐玄宗竟都当宝贝宠信了好些年。这样不分好赖的盛唐,不遭安史之乱的大难,才叫不应该。
而要论摊上大臣“一本正经胡说八道”这遭遇,皇帝中唐玄宗也并非唯一,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遇到的场面更雷。
话说大明万历十年(1582),亲政的万历皇帝精神爆表,对大改革家张居正彻底清算。昔日大臣纷纷揭发张居正“罪行”,最抢眼的就是御史杨四知,这位张居正晚年无比宠爱的心腹,这时更揭出了张居正私生活的劲爆“黑料”:张居正这厮生活有多腐化?他家银火盆有三百多架,儿子还有怪癖,必须要听着玉碗砸碎的声音才能吃下饭,一顿饭就要砸几十只玉碗……
这般胡编乱造的“罪状”,后世好些学者都嘲笑声不停。当时的万历皇帝,更是看到呕吐,直接给个评语“及罪人斥逐,却纷纷攻击不已”。惹皇帝犯恶心的杨四知呢?更被扣了个“张居正同党”的帽子,官职一撸到底。做白眼狼,他都做成了最脑残的一只。
瞧瞧早年张居正纵横捭阖推广变法的英姿,再看看临终前连杨四知这类弱智白眼狼都收的蠢表现,就知道权力叫人变傻,真心是个实在话。
但也有时候,能叫人变傻的,可不止是权力,不信就瞧瞧另一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晚清英雄——林则徐!
这位清朝道光年间的中国第一能臣,几下强硬手段,就叫英国鸦片贩子乖乖把两万箱鸦片吐出来,然后在虎门一顿大场面销毁干净。干练做事风格,连被他治的七荤八素的英国人都无比佩服:“可曾有过异教徒的光明正大给基督教徒的堕落退化以这样更锋利的训斥吗”
但是,就在这场风光的虎门销烟后,嗅到火药味的林则徐,无比冷静的给道光皇帝上书:英国就算发动战争,我大清也绝不害怕,为什么?听听林则徐这句专业断言:“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其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
这话的意思是,英国人船坚炮利我认了,可他们也就这点本事,英国士兵更有严重的生理残疾,连腿脚都不能随意屈伸,真要上了战场,岂不被我生龙活虎的大清健儿肆意吊打?
但事实证明,那场给中国丧权辱国耻辱的鸦片战争里,英军强大的肉搏战拼刺刀能力,非但毫无生理残疾的模样,更叫清军吃够了血亏。林则徐这句战前无比提气的断言,事实证明,错的离谱。
然而,无法再要求林则徐做更多了,在那个大清朝严重闭关锁国,连道光皇帝都以为从喀什走陆路可以到英国的年代里,放眼看世界,认真研读西方资料的林则徐,已经做的足够多。自大封闭如何会扼杀一个民族的智慧,看看“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林则徐,乍一看很荒唐,细思却极痛。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人成虎”这个成语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但现在我要说的是“一人成虎”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施耐庵。施耐庵为了使《水浒传》这部小说更加精采生动,他杜撰了一个武松打猛虎的故事,他的"一人成虎"可谓影响深远。抛开人物侠义情结,单从人赤手空拳与猛虎相斗的科学性来看,人想取胜几无可能(看看后面图中人虎的对比)。可以说施耐庵写这样的桥段,就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哈哈!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历史上真实的武松和小说中所写的武松完全不同。《临安县志》上记载了杭州知府提辖官武松勇于为民除恶的壮举。当时杭州的知府叫高权,他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不久,武松因功被提升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奸人诬谄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是个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权势,在杭州任上胡作非为,百姓怨声载道,人称蔡鋆为“蔡虎”。武松对这个奸臣也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中,找准机会向蔡鋆猛刺数刀,当即结果了他的性命,随后官兵蜂拥上围攻武松。武松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最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施耐庵"一人成虎"的故事说明,书的教化作用太大了。小说的影响力使历史本真被掩盖,但这样的描写却极大地提升了人物的英雄形象。
上一篇:鄱阳湖和洞庭湖,哪个更值得一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