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无川不成军“这个说法的来源是什么?
川军,日军,徐州“无川不成军“这个说法的来源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作为一个湖南人,经常听四川哥们说无川不成军,我想知道无川不成军的说法从哪里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标题问答,观了下其它评论,地域黑的同志们又活跃了起来,百度知识复制粘贴咱不需要,我谈些个人看法,供参考讨论。
一是在抗日早期,川地军阀势力割据,内部混战不断,而刘湘等军阀投靠国民政府后,在北伐战争(直奉会战)中,对比湘皖粤军战绩并不露脸,高级将领憋着口气。而抗日期川军北上抗日,其实是蒋介石对于川地军阀的一种处理方式。不可否认邓锡侯王铭章等具备民族大义的将军,但更多则是消极的,是吃饷糊弄打仗思想。
二是由第一条的引申,川地百姓对抗日的贡献要远大于川军。在抗日战争过程中,地方军、中央军等都在如火如荼进行,相比较其它部队,川军的训练纪律乃至战绩并不强,也正是为此,川地百姓为部队做出的牺牲远大于其它省份。
三是问答主题,这句话谁说的貌似没人知道,类似还有无湘不成军说法。其实来说,战争都在付出代价,至于哪里的军队牛,让我看不能按照省份而论,而是要以营团番号战绩而评价。有打光建制坚守阵地的,可逃跑的也不在少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湘不成军是源于清朝时期,无川不成军是抗战时期,无论国共四川籍占比高,人数众多。根本不是一回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铭章主动请缨,带领122师出川抗日。
川军22集团军王铭章等四个师1937年出川时,四月余间,步行1500公里,始到达山西抗战前线。草鞋量我河山大川,对当时的中国军人来说并不是难事。其后,122师转战晋东、鲁南,英勇杀敌,战功卓著。
一九三七年底,日军占领南京以后,为了沟通南北战场,遂沿津浦路南北对攻,企图攻取徐州,徐州会战开始。津浦路北段因韩复榘在日军进攻面前不战而退,济南、泰安、曲阜等地弃守;形势万分危急。第二十二集团军奉令急赴鲁南,增援徐州作战。
为达成徐州保卫战,王铭章将军临危受命死守滕县,面对十倍于我、挟飞机大炮坦克疯狂进攻之敌,王将军率三千“草鞋加步枪”的川军将士,给予日寇迎头痛击。当时已是隆冬,川军将士多是单衣,不习北方天气,处境极为艰苦。但王铭章将军全军抱定以死殉城的决心,拼死血战,坚守三天三夜。战场上,炮弹如雨、硝烟漫天,血流成河。战况之惨烈,牺牲之慷慨,足以憾天地而泣鬼神!在中日战争史上写下最为悲壮的一页。王将军身中数弹,以身殉国,王师长英勇殉国的消息传到城内,受重伤的数百名士兵以他为榜样,宁死也不落入敌手,于是互相以手榴弹自炸,全部壮烈牺牲。
王铭章为保卫滕县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是台儿庄会战中中国方面牺牲的最高指挥官。滕县保卫战自1938年3月14日早晨开始,至18日中午结束,共4天半,计108小时。122师伤亡5000余人,进犯的日军伤亡也十分惨重,死伤达4000余人。
滕县死守为我军完成战略合围赢得了宝贵时间,也使日军第十师团受到极大损失,最终才使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得以实现。徐州会战的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高度评价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
死讯传来,举国同悲,王铭章将军灵柩经武汉重庆运回新都,沿途万人空巷,民众挥泪送行。时中共领袖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董必武联名敬献挽联,“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朱德、彭德怀、周恩来联名撰赠挽联:“一旅守孤城,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真是炎黄子孙,流芳青史;万人兴义愤,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将使沦亡大地,复兴中华!”
“死”字旗出川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1943年,号角声声。连续6年遭受日本轰炸,整个四川满目疮痍。行人衣衫褴褛,天地一片灰色。这是8年抗战最为艰苦的一段岁月,这是抗日前线极度缺乏兵源的紧张关头。
四川安县,老父王者成伸出颤微微的双手,为即将出征的儿子王建堂披上了“死”字旗。在那个大大的“死”字旁边,正是上文这段令人动容的四字诀。
同年,新津县82岁的老父高尚奇,将3个儿子全部送上抗日前线。这样的事迹在?这片山河破碎的疆土决不罕见。正是怀着这种必死的决心,整个四川义不容辞地将自己的热血男儿们送出了一个个仅剩老弱妇孺的家庭。8年间,遭受重创的四川竟然奇迹般地涌现出一支共计近300万人的川军队伍。
战至最后一人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尸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1937年少城公园,川军纵队司令唐式遵立下这样一番誓言。而这番话,就此成为来不及道别的川军将士的遗言。
凇沪战场,日本飞机大炮一轮轮地狂轰滥炸,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个连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的川军26师毅然迎击。战友牺牲了,捡起他的武器继续战斗;枪柄松脱了,用麻绳绑紧顽强抗敌。7日7夜的惨烈战争,川军26师数次成功击退日军的进攻,成为凇沪会战成绩最好的5个师之一。然而,由4000多人组成的26师,在此战之后仅剩600令人,伤亡85%以上。
同样是凇沪战场,川军20军804团恶战一夜,终于收复失掉的阵地。而全团官兵仅剩营长1人,排长4人,士兵120令人。
台儿庄战役,抗战重要转折点之一。川军122师与日军在滕县展开巷战,师长王铭章壮烈殉国。其后,全师官兵拒不肯降,不惜以手榴弹与入城的敌人同归于尽。滕县一役,122师击毙日军4000余人,而该师5000人战至最后一人,几乎全部牺牲。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战斗任务,写成川军之魂!”
上一篇:食碘盐会导致甲状腺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