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诸葛亮都有哪些让人讨厌的地方?
刘备,蜀汉,太守诸葛亮都有哪些让人讨厌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比如我就不喜欢他的孤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诸葛亮最令人讨厌的是告密。
从道德上来说,没有哪种行为比告密更让人厌恶的了。
诸葛亮的告密史料可见的有两处半。
第一处是刘封。刘封作为刘备的义子,“有武艺,气力过人”,在汉中之战中把曹操气的够呛。而且最关键的是他年龄小,在蜀汉这种人才青黄不接的小国里,说不定就是未来的张飞和关羽。但是呢,诸葛亮仅仅是担心他以后威胁到刘禅的地位(“诸葛亮虑封刚猛”),便偷偷劝刘备以不救关羽的名义杀掉。如果单纯是为了避免夺权,杀掉难道是唯一的手段吗?能不能让他再回归寇氏?能不能把他过继给刘备的其他兄弟?
第二处是彭羕。彭羕是法正、庞统两名战术专家联名推荐给刘备的,军事造诣不低,在刘备攻陷益州中出过策,指导过将领打仗。如果加以培养,未来可能成为蜀国第三代战术家。但是呢,诸葛亮嫌他太嘚瑟、太张狂,表面上和彭羕称兄道弟的(“虽外接待羕”),但背地里却屡屡在刘备面前说坏话(“而内不能善,屡密言先主”),请注意这里的“屡”字,生动地刻画出诸葛亮孜孜不倦的形象。
君主向来讲究驭人之术。对于彭羕这种人,打压打压也在理,我们不是也常说,年轻人要多敲打敲打吗?但你不能一棍敲死啊。曹操人才多,不在乎弄死一个荀彧、许攸、杨修,但蜀国经不起折腾啊。虽说彭羕被杀的原因是不该骂刘备,但诸葛亮好歹得求个情吧。当年蒋琬、张裕被杀时跟诸葛亮无关,他还求个情,现在他一手制造的悲剧,反而撒手不管了。
至于第三处则是法正,之所以说是半处,是因为告密不成功。法正这个人属于那种典型的“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欺我三分,我让人后悔终生”的人。在担任蜀郡太守后大肆奖赏以前对自己有恩的人,同时擅自处死几名以前跟自己有仇的人。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劝诸葛亮,让他去向刘备控诉法正(“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但由于法正风头正盛、恩宠日加,诸葛亮不敢去,就搪塞过去了。但那人不找别人,偏偏让诸葛亮去找刘备,一是说明诸葛亮在刘备面前说的上话,二是证明以前诸葛亮没少干在刘备面前打小报告的事情。
这些告密事件如果发生在科级干部或处级干部之间,没啥影响,顶多像个屁一样随风消散了。但现在不一样,诸葛亮可是正国级干部啊(虽然当时尚未封丞相,但地位类似)。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的不仅仅是损失个把人才,而是污染了整个蜀汉的政治生态(虽然这种事情刘备是第一责任人,但诸葛亮也难辞其咎)。
所以,终蜀之世,蜀国政坛上始终绕不过去两大主题:告密与惶恐。
(1)曾任长沙太守、巴郡太守、侍中,现任长水校尉的廖立,因为不满自己的待遇,发牢骚批评关羽和刘备,结果被丞相掾李邵、参军蒋琬告到了诸葛亮那儿,被免了。
(2)诸葛亮去世后,杨仪和魏延争夺军事指挥权,纷纷向刘禅上表诬陷对方谋反,结果导致蜀汉第一大将魏延被斩,同时诛连三族。按当时的情形,两人仅仅是权力斗争的程度,如果斗争失败最不济就是免职或架空而已(比如李严),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借助谋反的罪名来告密,说明他们都是深谙蜀汉政坛潜规则。
(3)丞相长史杨仪击败魏延率军回到成都后,发现自己的小师弟蒋琬突然一跃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了,天天抱怨,说当初我如果率军投靠魏国怎么怎么的,结果被后军师费祎揭发了。
这就是所谓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上一篇:焊工证考试都考些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