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疫情的不管控后人们比之前更恐慌?
现在,恐慌,的人为什么疫情的不管控后人们比之前更恐慌?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确实如此,因为放松管控后,不确定性增大,更加没有安全感了。
以前岀个门都是心态轻松,碰到邻居,都是有说有笑,而现在,出门都要全副武装,见人尽量躲着走,别人怕我,我更怕别人,因为不知道谁是携阳者,所以人人自危,高度紧张,更别提到消费场所去消费了。
现在很盛行的一句话是,“自己才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到了拼免疫力的时候了”。口号很响亮,听起来很是豪壮,可是,在病毒高传播性的环境下,普通人尚且战战兢兢,那些老弱病残幼,尤其是器官移植尿毒症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他们该如何做,才能逃脱病毒的侵害,做到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呢?探索中很是迷茫。
我想,是否应该有妥善的准备方案啊,脆弱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爱和保护,而不是被放弃。尽管放开是必然趋势,但是,国家的宗旨是“生命至上”,希望放开的脚步是循序渐进的软着陆,而不是一步到位的硬着陆,使人猝不及防!
虽然奥密现在被称为大号流感,可是,人体的免疫力经不起被反复攻击,没人愿意得病啊,在人类尚未攻克之前,还是要对它怀有敬畏和防备,毕竟,它不能养生保健
,更不能延年益寿!只希望,所有的同胞们都安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疫情管控的时候,直到社会面清零了,才会放人们出去,至少走在街上不怎么担心有阳性人员会传染自己,而现在清不了零了,当然病毒变异为奥密克戎之后重症率确实下降,所以逐步就放开了,只是病毒传播性强,还是具有一定的威胁性,特别是对于老弱病残有基础病的人,所以人们还是比较担忧,毕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感染了即便不致命但也难受,尤其是有症状的。如果说以前人们担心的是被封控,那么现在放开了担心的就是被感染,所以自己就自觉做到非必要不出门,特别是中老年人,一般就是买菜买药出门,其它时间基本上都待在自己家里,外边餐饮这些逐步恢复,但是没有多少人去吃,但是由于病毒本身的特性发生了变化,靠之前那套封控的办法也难以清零,不过人们自己有防范意识也是好事,感染病毒的就不会有那么多,当然接种了三针疫苗的更保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过去三年,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保障了全国人民的健康。现在国家不再大包大揽了,每个人都成为了防控疫情的第一责任人。专家分析,百分之八九十的人要被传染,人们自然有些害怕,乃至恐慌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管控放开以来,每天呆在家中,减少外出,实在憋不住,傍晚就戴着新的医用口罩下楼去透透气,散步健身,见到迎面而来的路人,我就心里发慌,生怕和怀疑他人是位阳性或者是位病毒携带者,唯恐避之不及,躲得远远,绕道而行。
其次,返回时路过多家大小饭馆,门可罗雀,里面的食客寥寥无几,甚至一个客人也没有,与往日的宾客盈门,觥筹交错,形成了鲜明对比。不再全民核酸检测,大家心里没谱,怕字当头,人人自危,还是加强自我防护,渡过“提心吊胆”的疫情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知何时何地,
就无症状染疫,
大家心里没底 ,
出门特别恐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就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一样,依赖成了习惯,自己啥也不做,啥也不懂。现在大人突然撒手了,什么都让他自己看着办。当家方知柴米贵,挑担才知责任重。这些人有点手足无措,惊慌失措,生怕出事。要么干脆躲在家里不出门,要么胡乱采购各种药品、食品,要么成天担心焦虑身体孱弱的老人和小孩会不会出问题。而前面还有许多“未知\"在等着他。所以,疫情不管控后,他们反而表现得比之前还要紧张。
放平心态吧,不必惊慌。该来的总是要来的。什么惊慌、害怕都没有用,最管用的还是扎扎实实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尤其是把自我防护工作抓好抓落实。回想一下三年来的抗疫斗争,如果不是打人民战争,人人参与其中,互相支持配合,处处听令而行,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吗?政府不管控,并不是不管事。抗疫这种事关全体人民生命安全的大事,共产党一直把它放在头等重要位置,政府不管谁管?只不过是要通过不断总结、反思、改进、优化,更好地作出统筹规划和科学安排,从而使抗疫工作做得更为精准,更有实效。
上一篇:男女平等这句话是否科学?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