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啥诸葛亮不全力支持关羽调兵遣将,将西川作为基地,从荆州北伐?
荆州,刘备,蜀汉为啥诸葛亮不全力支持关羽调兵遣将,将西川作为基地,从荆州北伐?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啥诸葛亮不全力支持关羽调兵遣将,将西川作为基地,从荆州北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诸葛亮不支持关羽调兵遣将,没有什么理由。
诸葛亮取川前,曾留下锦囊妙计,"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诸葛亮的战略意图是,当刘备正在夺取西川时,关羽稳住荆州,和孙权搞好关系,这样,就能挡住曹操的进攻,使刘备无须分兵去增援荆州,事实上,刘备自已当时兵力也紧张,无力支援关羽,所以,诸葛亮关照关羽,要搞好同东吴的关系,让荆州确保无虞,一旦刘备今后得势,可以从荆州发兵,或攻吴,或击曹,随心所欲。
等到关羽发兵攻襄樊时,他同东吴的关系已经弄得很尴尬了,基本上已经不是盟友,而成了对手了,这就造成了后面关羽两面受敌,不能抵挡的败局,此时,刘备再调兵支援关羽,已为时晚矣。
关羽水淹七军,曹操增派大军前来,东吴见时机已到,欲夺荆州,陆逊代吕蒙为都督,让刚愎自用的关羽上当受骗,从荆州调走重兵去襄樊,吕蒙乘机袭取荆州,断了关羽退路,加上曹军进攻,关羽只能退兵,败走麦城,最后束手就擒,害了自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率部攻打樊城,八月水淹于禁七军,十月底被徐晃打败,从樊城撤退,十一月败走麦城,十二月被杀。
仅看这个时间线,我们确实会发出疑问,从关羽战败到被杀,有将近3月时间,这个时候诸葛亮在哪里?刘备把“二弟”忘了吗?张飞、赵云等将领呢?
关羽影视形象
在同一时间线上,建安二十四年的七月,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刘备在汉中称王!应该说,驻守荆州的关羽选择在此时发动北伐,战略目的应该就是策应大哥刘备,或者发动一场突击战,意图趁你病要你命,扫清曹操在荆州的军事部署。
需要注意的是,刘备称王的前2个月,历经2年的汉中之战刚刚结束。虽然没有文献记录双方投入了多少兵力,但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对好不容易取得点家底的刘备来说是不容有失,所以刘备军基本上是精锐尽出,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均投入战场。曹操方面本来就是趁火打劫,想拿下刘备的,也投入了夏侯渊、张郃、徐晃等名将。诸葛亮曾说:“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于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由此可见,汉中之战绝不是小规模战争。
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汉中之战结束,刘备获胜,夺取汉中,守住了咽喉。但曹操在败退时,将可控范围内的百姓全部迁走。刘备虽然获胜,但预计也是惨胜。
自得意满的刘备效仿汉高祖刘邦,寓意沿着刘邦的脚步,从汉中一统天下。获胜仅2个月后,即率群臣在汉中郡沔阳正式称汉中王。
我为什么认为,关羽在刘备称王的时候北伐,更像是策应刘备的军事行动呢。因为关羽当时的可用兵力不过4到5万,还要分兵把守三郡城池,实际可用兵力估计在2万人左右,且蜀国刚刚赢得汉中之战,主要将领都在汉中、益州,仅凭关羽这显然不足以对曹魏发起大规模战争。
在刘备的战略部署中,这可能就是一次袭扰战,让颇具威慑的关羽牵扯曹魏视线,让刚刚经历战争的汉中得以踹息,让刘备军队得以修整,也让刘备更好坐稳汉中王。
关羽的北伐如果能获得战果更好,没有应该也是打打收工,继续回来守荆州。待刘备后方大定,大军整备后,再沿高祖一统的路线夺取天下。
这是我能想到的,关羽在这个时间点发动北伐,在曹操、孙权亲自指挥,而刘备、诸葛亮等都没有动作最合理的解释。当然,关羽在最开始水淹七军的大捷,也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刘备的警惕性,孤傲的关羽并不认为自己为战败,也低估了荆州在东吴眼中的重要性。毕竟,那还是一个消息靠快马传递的时代,一来一回之间,战争形势已经发送了扭转。
这里必须要说的是,荆州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咽喉位置。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后,荆州被三家共同占据,也就成为了三家势力的交界处,同时也就是前线。
219年关羽失荆州
对于曹操来说,拥有荆州,既可以水陆并进攻打孙权,也可水陆并进,攻打刘备。反之亦然,所以荆州对三家来说,都是必争之地。
而荆州,实际上是赤壁之战后,面对曹操一家独大的局面,孙权听从鲁肃的建议,为了联刘抗曹而借予刘备的。荆州是东吴的上游,只有控制荆州,才能保证东吴的安全。当时,刘备的力量还很弱小,不足以构成威胁。因此,把荆州借给刘备,等于替东吴设置了一道屏障。
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后,又发兵西进,夺取益州,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这个时候孙权来讨要荆州时,刘备竟然说要等夺取凉州后再归还,实际上是想赖账不还了。这也就为后来孙权翻脸,趁机夺取荆州埋下了伏笔。
荆州本来就是一个随时会爆的“炸弹”,关羽在北伐樊城遇阻,久攻不下之时,实际就给这场战争埋下了更多不稳定因素。这个时候,建立稳定的刘孙同盟本来是极其必要的,但孙权想靠联姻的方式拉拢关羽时,刚愎自用的关羽不仅予以拒绝,甚至恶言侮辱孙权,逼得孙权采纳吕蒙的建议,趁关羽攻打樊城之际偷袭荆州。
当刘备弱小时,孙权为了联盟可以把荆州暂“借”刘备,但当刘备占据益州之后,已逐渐威胁到东吴的稳定。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孙权的热脸贴到冷屁股上时,曾经坚固的孙刘同盟被打破。东吴从背后一刀,给了关羽致命一击。这估计也是一开始刘备所没有预料到的。
至此,《隆中对》中谋划的图霸路线——“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终成泡影。
荆州一失,刘孙反目,三足鼎立的平衡被打破;再到火烧夷陵,刘备就此丧失争雄的实力。大好局面,就在关羽失荆州后,成为泡影。
所以,并不是诸葛亮不全力支持关羽调兵遣将。首先是那个时候刘备才是老大,还不是诸葛亮说了算的时期。其次,益州刚刚拿下不久,又与曹操打了2年的汉中之战,刘备的主力还在稳固后方,刘备刚刚称王,百废俱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