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认为作文能力是老师教出来的,还是自己边练边悟形成的?
老师,悟性,自己的你认为作文能力是老师教出来的,还是自己边练边悟形成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是基础;悟,靠天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首打油诗总结一下: 作文是学还是悟, 多写多看好文出。 若要考官感醍醐, 灌顶还需悟文章。
作文,是学出来的,还是悟出来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我觉得就当下而言,作文绝大部分是学出来的,多看看模板,背背素材,再加上轰炸式的训练,绝对是可以达到好作文的标准的。毕竟写作文不是教人做哲学家,而是训练基本的思维,遣词造句的能力等等。
但作文有没有悟出来的呢?也是有的,但极少极少。在你们这个年龄段,能体味出成年人都没体味出的哲理,放到作文里,哪怕遣词造句差了点,结构素材有些不足,但那份思维的震撼力是无与伦比的,教人击节称快!
总结一下:
作文是学还是悟,
多写多看好文出。
若要考官感醍醐,
灌顶还需悟文章。
如果赞同,恳请点赞鼓励,不胜感激!
更多精彩,下个回答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篇优秀的作文,既要清新优美的文字表达,让读者读起来津津有味;还要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让读者从中获益匪浅。要能写出这样的优秀作品,既需要作者有一定的文字语言天赋,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能力,对事物内在规律的判断分析能力;还需要后天大量的学习和知识储备,需要有广泛的阅读和知识吸收转化。因此,一个好的作者既需要一定天生禀赋,更需要后天的勤奋努力。个人认为,除了个别的天才,对于我们大部分普通人,后天的努力比先天的禀赋更为重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师老师,老师是形是象。而学生是感是悟。老师是一时,学生走一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断反复练习写作,有利于提高自已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道理这样来的,还有错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文嘛!顾名思义,就是创作文章,是一种发明创造,是一种创新。
不过世界上的任何创新,都需要以学习作为基础。比如你想发明个什么机器,就要先学习机器的运作原理,学习机器工作的物理学。
你想发明个美食,最起码得先知道什么食材是什么味道的,不能全凭猜测的空想。
作文也一样,作文是发明创造文章,但也需要先学习掌握文字描述的基本规律,学习基本的表达方式,学习文章的基本架构。
所以,写作文的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一样,都是先学习,再创作,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这也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你不先学习组词造句,就没有能力写作文,你不学习别人创作的优秀文章,就不知道优秀文章的标准,自己也就写不出优秀的文章来。
而同时,作文既然是一项发明创造,就不能够将学来的东西照搬出来。还是拿机器制造来说,机器制造,你学会了照搬,那还可以说是复制、仿制。而作文如果照搬别人的话,那就是抄袭和剽窃了。
因此,作文的学习,学习的是方式方法,而不是直截了当地背诵默写,而学习写作的方式方法,需要的就不光是记性,还需要足够的悟性了。
因此,学习写作,是学和悟的结合体,缺一不可。作文既是学出来的,更是悟出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文,是写出来的。就象小孩学走路一样:你光让小孩看大人走路,他是学不成的。你光讲走路的办法,他也悟不出来。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扶着他走,他才会走。
学生学写作文也一样,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学写。识字在先,然后学组词,造句,写段,然后看图写短文或听故事写短文,还要配合听读欣赏,向范文学习,剖析范文给他听,教会他构思成文,围绕主题成文,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中有文采。当然,光纸上谈兵还不行,还要带学生观察实物,观察人物,观察自然界,观察社会生活。并指导他按时间先后顺序,空间先后顺序,事情先后顺序观察,描写。同时要教会学生多朗读,阅读范文,讲解分析范文给他听,培养他喜欢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进而指导他有计划地阅读名著。一旦读书好习惯养成,眼界宽了,知识面广了,生活体验多了,感想丰富了,作文便会越写越好!
上一篇:林高远乒超联赛连输2场,马龙宝刀未老练得2分,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