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人真用银子买东西吗?如果用,那要不要上称?
银子,铜钱,的人古人真用银子买东西吗?如果用,那要不要上称?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官银还好,一锭多少份量是有标准的,可是碎银怎么办,全用手估算应该不准的吧!上称的话又好麻烦,所以我一直想知道古人真的会用银子来买东西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古人用银子买东西,必须称重,称重不只是单纯知道重量,还有利于辨别真伪。有时需要找钱,如有没有散碎的金银,那只有切一点儿,称重准确后交给买主,还可以找铜钱,若找的铜钱较多,不易携带,那必须把银子切开了,古人就是这样找钱的。
这样找钱麻烦,且不一定一下切得非常准,多一点儿,少一点儿都有可能。若切了几次,就把银子弄得太碎了。有些精明的店家,为了省事,不想找钱,经买东西的人许可,可以给票据,票据上标明银子的数量,盖上店家的私章,交给买东西的人,就算找钱了。下次可以拿这个票据到这个店来买东西。这样做缺点是,拿这个票据不能到别的店买东西。买东西的人是否要票据,还要看看这家店铺的守信程度,否则,是不答应的。
清朝、民国的银元,国家铸造是蛮标准的,一块银元的重量都是七钱二,使用方便多了,找钱用铜钱,就不需要切开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银子是古代的硬货币,当然可以用银子买东西,但很少有人会这么做。
一是我国古代明清之前,白银的存量并不是很多,没有大量流通的基础。二是尽管银子作为货币,它的流通价值不高,因为真正使用起来十分复杂。根据《红楼梦》里的描述,真正在用银子支付时,还需要经过专门的人员验证成色,而后用天平称重,而后用专门的剪刀来剪,十分麻烦,而且还要付给检验成色的人一部分钱,所以,只有上等富贵人家才会使用银子支付。
但是作为货币,它的储藏价值却很高,银子不容易氧化生锈,长久的存放也不容易耗失,因此,官府在征税后,往往把这些钱兑换成银子,打上官印,这样易于保管和运输。
因此我的答案是。银子作为货币,它在流通方面的功能缺陷是非常大的,古人不可能用它作为常用货币。喜欢看电视剧没有错,它可以帮我们认识世界,开拓思维,但在看的时候,我们也要多思考,善于分辨,像电视剧里懂不懂就在酒楼用银子支付的桥段,是非常荒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古人用银子交易在民间商贸中是比较少的。一般认为一两白银是一贯钱,也就是一千枚铜钱,当然各个朝代比例略有不同。
普通百姓日常生活都是用铜钱来购置商品和食物的,但难免会遇到比较贵重的东西,不可能随身带一大袋铜币。这时候银子就派上用场了,注意这里并不是用整锭银子,而是用碎银。
而碎银从何而来呢?都是交易时用不到一整锭银子,分开得来的。我们知道纯金纯银的质地较软,是可以用剪子直接剪开的,久而久之大银子就变成碎银子了。
为了方便称重,商家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秤方便交易。而我们现在所说的银行,前身是钱庄,就是铜币置换整银,整银置换铜币的场所。
我国用银子交易的高峰期在明朝,当时国力强盛,有不少海外贸易是用银子结算,导致市面上流通的货币都是银子。后期用银子也不方便了,就出现了银票(交子)的代替货币。
可以说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般是铜钱
上一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会增长还是下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