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间失格》体现极度消极、颓废、阴郁的人生观,为何会被追捧?
这本书,的人,隐疾《人间失格》体现极度消极、颓废、阴郁的人生观,为何会被追捧?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人间失格》体现极度消极、颓废、阴郁的人生观,为何会被追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平时一眼足球不看,齐达内都不认识的人熬夜看世界杯。
连张国荣演过什么、唱过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四月一号发朋友圈纪念张国荣。
听说《三体》很火,一下子把三本全买回家接灰。
说实话《人间失格》被追捧,跟风的人占一大半。因为一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就励志做一名文艺青年,赶紧买回来放到家里最显眼的位置,然后该打游戏的打游戏,该刷视频的刷视频。
这本书就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喜欢读
因为他就是一本小众读物,阴郁、消极,主人公酗酒、吸毒、懦弱不堪。打开书你就能感觉到头顶罩上了一团乌云,看完了也久久不肯散去。
追捧《人间失格》的第二种人就是我这种人,记得当时我看完后有些激动,激动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有多好,而是因为我感觉我找到了“同类”,或者说我才发现不止我自己是这样。
现在人的生活总有些难与人言的隐疾,不敢也不想与人透露,所以我们成天带着这些隐疾过日子,总感觉有些憋屈。
但《人间失格》这本书大方地把这些隐疾都说出来了,读完它,我仿佛被救赎了,之前难以言表的隐疾,被作者太宰治说了出来,很痛快,自虐般的痛快。
但这本书依然不适合所有人看
前两天听说有学生在看这本书,老师说不完看这些乱七八糟的书,其实说得挺对的,这本书对于未成年人来讲,就是乱七八糟地说。
书中那些悲观的、消极的、不正确的对未成年人还没有成熟的心理状态会有不好的引导,甚至不适合初入社会的年轻人。
第三种人是最适合阅读《人间失格》的人
心智成熟、世界观成熟,阅历丰富,不会被轻易改编,那这本书对于他来说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感受到人性的另一面,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看《人间失格》之前没有做过了解,正好疫情刚开始,冬天阳光正好,拿起来就坐在院子里开始看了。
可以说是随意的开始,却不是随意的结束。
整本书看的过程中情绪很明显的会受到影响,随着书里透露出来的消极,低沉等气息,会慢慢的渗透到心里。
在我看来,读这种书不应该是一个人,身边应该有关系好的朋友,可以谈天说地,边读边聊,会很大程度上减少书籍对心态的影响。
很多人说这本书被人追捧的一句话是“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茫然的游离于人类社会的边缘”。
是一本好书,但不是一本可以推荐给所有人阅读的好书。
至少,如果当时正处于低沉消极情绪下,就不推荐看这本书,那会加速人的消沉。
人应该适当的学会独处,消化自己的情绪,但也要适当的分心,拥有一定的钝感力,会让生活更加轻松幸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朋友圈里有一个人,他是组团做户外运动的,比较关注现在教育的缺陷,主张孩子多运动开始,当时觉得他这个人还不错。他经常在朋友圈发这本书,搞得有一段时间我也很想看,但是放在购物篮里很久,最终也没有购买。
后来发现他是多年的基督教徒,非常排斥其他信仰的人。对意见不同,或者周边发生的事有很多的不满。包括现在的学校教育,也只是他牢骚的一部分。而且经常在朋友圈公开发牢骚口出恶言,后来实在忍无可忍,把他给删除了。
前几天跟两个高中生聊天,其中一个说她有一个高中同学,父母离婚了,她就很喜欢看《人间失格》这本书。有一次她无意中看见那同学的手臂上一条一条的血印子,是那同学自己用刀划的。
另一个说,她也有一个同学,父母没离婚,但是做生意长期不在身边,她手上也有那样的血印子。有一次她问同学,这样划不痛吗?那同学说不痛,划的时候很开心。她同学也很喜欢《人间失格》这本书。
几个事例虽不能以偏概全,但同样的人都喜欢这样的书,我在想,是不是喜欢本书的人内心都压抑着很多的痛苦和愤怒?或者,他们在这本书里能看见自己。
上一篇:作品审核未通过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